基本字義
chī ㄔˉ
- 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筑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頭。
- 古同魑,魑魅。
方言集匯
- 粵語:ci1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li2[客英字典]li2[海陸豐腔]li2[陸豐腔]chi1
詳細解釋
〈名〉
- (形聲。從蟲,離聲。本義: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 同本義 [hornless dragon in ancient folklore]。古代建筑或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
- 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紅樓夢》
- 又如:螭頭(古代鐘鼎禮器、碑額、殿柱、殿階及印章等上所刻的螭形花飾);螭龍(傳說中無角的龍);螭蟠(如螭龍盤據);螭虎(龍與虎。比喻勇猛的將士)
《康熙字典》
- 《申集中》《蟲字部》 ·螭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1
- 《唐韻》丑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音摛。《說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前漢·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註》文穎曰:螭爲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 又螭頭。《唐書·鄭朗傳》朗執筆螭頭下。 又螭紐。《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又馬名。《西京雜記》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綠螭驄。 又《唐韻古音》丑戈切。楚辭,駕兩龍兮驂螭,葉上波字韻,又註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正韻》亦作彲。《史記·齊世家》非龍非彲。 《韻會》亦作離。《史記·周本紀》如豺如離。 又與魑通。《左傳·昭九年》以禦螭魅。《註》山神,獸形。 又通摛。《揚雄·蜀都賦》麗靡螭燭。
說文解字
- 《卷十三》《蟲部》 ·螭
- 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云無角曰螭。丑知切
English
a dragon whose horns have not grown; cru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