螬
拼音:cáo 注音:ㄘㄠˊ
部首:蟲 部外筆畫: 11 總筆畫:17
五筆86/98:JGMJ 倉頡:LITWA 鄭碼:IEKK 電碼: 5834
筆順編號: 25121412512212511 四角號碼:55166 UNICODE:87AC
基本字義
cáo ㄘㄠˊ
- 〔蠐~〕見蠐。
方言集匯
- 粵語:cou4
- 客家話:[海陸豐腔]cau2co2[梅縣腔]cau2[臺灣四縣腔]cau2co2[客英字典]cau2[客語拼音字匯]cau2co2
詳細解釋
〈名〉
- 即蠐螬。金龜子的幼蟲。白色,圓柱狀,向腹面彎曲。居糞土中,吃農作物的根和莖。俗稱地蠶、土蠶、核桃蟲 [grub]
- 鳥足之根為蠐螬。——《莊子·至樂》
- 螬食實者過半矣。——《孟子·滕文公下》
- 又如:螬食之李(比喻破爛貨);螬蠐(蠐螬)
《康熙字典》
- 《申集中》《蟲字部》 ·螬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1
- 〔古文〕《唐韻》昨勞切《韻會》《正韻》財勞切,音曹。《爾雅·釋蟲》蟦,蠐螬。《註》在糞土中者。《莊子·至樂篇》烏足之根爲蠐螬。《本草》一名乳齊,一名地蠶,一名應條,大者如足大指,以背滾行。《說文長箋》曹,猶官曹,言多也,故從曹。
English
grubs in f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