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jiǎ ㄐㄧㄚˇ
-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山。~話。~冒。~釋。~死。虛~。真~。弄虛作~。
- 借用,利用:~借。~貨。~道(借路)。~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公濟私。不~思索(用不著想)。
-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漢字的偏旁。楷書稱“片~~”,草書稱“平~~”。
- 據理推斷,有待驗證的:~設。~使。~令。~如。~若。
英漢互譯
artificial fake furlough holiday sham
方言集匯
- 粵語:gaa2gaa3
- 客家話:[陸豐腔]ga3ga5[東莞腔]ga5ga3[梅縣腔]ga3ga5[寶安腔]ga3
- ga5[客英字典]ga3ga5[客語拼音字匯]ga3[沙頭角腔]ga3[臺灣四縣腔]ga3[海陸豐腔]ga3[梅縣腔]ga3
- 潮州話:gê2(ké)gia2(kía)
詳細解釋
叚 jiǎ〈形〉
- (形聲。從人,叚( jiǎ)聲。“叚”亦兼表字義。本義:不是真的)
- 同本義(跟“真”相反) [false;bogus;counterfeit]
- 假,非真也。——《說文》
- 假,今不然也。——《墨子·經上》
- 假寐永嘆。——《詩·小雅·小弁》。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
- 為假上將軍。——《史記·項羽紀》
- 假令單于初立。——《漢書·匈奴傳》
- 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
-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 又如:假姨姨(假親戚,冒充的親戚);假言(虛假不實的言語);假女(鴇兒稱自己認作養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誘人的騙局,圈套);假子(非親身的兒子,如干兒子、前夫之子等)
- 代理,非正式 [informal]
- 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韓非子·難二》
- 又如:假攝(代理職務);假髻(人造的發髻);假吏(暫時代理職務的官吏);假守(古代稱權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詞性變化
〈動〉
-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borrow]
- 假,借也。——《廣雅》
- 假爾大龜有常。——《禮記·曲禮》
-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傳·隱公十一年》
-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成公二年》
-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傳·僖公五年》
- 以書假余。——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 假諸人。
- 而強假焉。——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 又如:假榻(借住);假館(借館舍以住宿;借用書塾讀書);假宿(借宿);假以辭色(好言好語、和顏悅色的對待);假途滅虢(春秋時晉國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滅虢回兵時把虞國了滅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為名,行滅他國之實的計策)
- 租賃;雇傭 [hire]
- 久假而不歸。——《孟子·盡心上》
-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暫借居住);假稅(租賃應繳的稅);假賃(借,租借)
- 憑借 [depend on]
- 假輿馬者。——《荀子·勸學》
- 假舟楫者。
- 善假于物也。
- 又如:假力于人(憑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張威(狐假虎威)
- 授予;給予 [give]
- 假大兵權。——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 假吾人彭聃之壽。——[英] 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 又如:假兵權(給予兵權);假人(授予人);假年(給以歲月。指延長壽命);假息(茍延殘喘)
- 寬容;寬饒 [tolerate]
- 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北史·魏世祖紀》
- 又如:假易(寬縱;寬容);假縱(寬縱)
- 偽托;假冒 [make a pretext]。如:假妝(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頂替者)
- 通“嘉”。贊美,表彰 [laud;praise]
-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詩·周頌·維天之命》
-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詩·大雅·假樂》
- 假而禮之,厚而勿欺,則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問》
<連>
- 假設,如果 [if]
- 假之有人而欲南,無多。——《荀子·正名》
- 假其驚怖斯言。——[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 又如:假饒(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設);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 即使 [even]。如:假是(即使;縱然);假遭(即使,如果)
〈副〉
- 暫且;權宜 [for the moment]
- 吾未哺食,請假設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 又如:假嘈(胡亂應付);假延(暫且延緩);假埋(假葬。暫時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暫時依附)
〈介〉
- 憑借 [by virtue of]
-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
- 愿假寵以請予諸侯。——《左傳·昭公四年》
- 假此科斂丁口。——《聊齋志異》
- 當 [as]
- 假今之世。——《荀子》
- 另見 jià;xiá
《康熙字典》
- 《子集中》《人字部》 ·假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9
- 《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音賈。《詩·小雅》不遑假寐。《註》不脫衣冠而寢。 又借也。《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 又《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 又《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疏》假,因也。 又《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註》假謂兼攝也。 又《爾雅·釋詁》假,大也。《詩·大雅》假哉天命。《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又設辭。《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 又北假,地名。《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中。 又與嘉同。美也。《詩·大雅》假樂君子。《中庸》作嘉。《毛傳》假,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與遐通。《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註》假作遐。 又《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音價。休沐也。《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又《集韻》《正韻》與格同,至也。《易·萃卦》王假有廟。又葉胡故切,音互。《宋玉·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 又葉古我切,音果。《陶潛·命子詩》旣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又與嘏同。《禮·禮運》是謂大假。《纂言》假與嘏通。大假者,大其嘏詞也。
說文解字
- 《卷八》《人部》 ·假
- 非眞也。從人叚聲。一曰至也。《虞書》曰:“假于上下。”古疋切。又,古頟切
English
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