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

拼音:jiù   注音: ㄐㄧㄡˋ

部首:   部外筆畫: 0   總筆畫: 6

五筆86:VTHG   五筆98:ETHG   倉頡:HX   鄭碼:NB   電碼:5273

筆順編號: 321511   四角號碼:77770   UNICODE: 81FC



基本字義

jiù   ㄐㄧㄡˋ
  1. 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制成,中間凹下。
  2. 形狀像臼的:~齒。

英漢互譯

mortar  

方言集匯

  • 粵語:kau3kau5
  • 客家話:[海陸豐腔]kiu1kiu3[客語拼音字匯]kiu1[臺灣四縣腔]kiu1kiu3[客英字典]kiu1[梅縣腔]kiu1[東莞腔]kiu1[陸豐腔]kiu1[寶安腔]kiu1

詳細解釋

  • jiù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間的四點表示有米。本義: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2. 同本義 [mortar]
    1. 臼,舂也。古者掘地為臼,其后穿木石。——《說文》
    2.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易·系辭下》
    3. 擇滿臼,舂之而不碎。——賈思勰《齊民要術》
  3. 又如:臼杵(臼與杵);臼塘(鑿成船形的木臼,別稱臼塘);臼中無釜(比喻妻子亡故)
  4. 又指用以形容臼狀物[article resembling a mortar]。如:藥臼;石臼;搗臼

詞性變化

  • jiù

〈動〉用臼舂米 [pound rice with pestles]

    1. 織紡井臼。(臼,用如動詞:舂米。)——清· 周容《芋老人傳》
  • jiù

〈形〉

  1. 形如臼的 [molar]。如臼齒;臼頭深目(形容相貌極丑);臼科(臼形的坑)
  2. 低 [low]
    1. 岸外而臼中。(臼中,中間凹陷。)——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康熙字典》

  • 《未集下》《臼字部》 ·臼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0
  • 《廣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久切,音咎。《說文》舂也。本作,隷省作臼。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徐曰》臼字中四注,與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齒字,皆偶相似而非也。《世本》雍父作臼。《呂氏春秋》赤冀作臼。《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沈約·捉搦歌》粟榖難舂付石臼。《柳宗元詩》日午夢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杵臼四星,在危南。《註》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軍糧。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註》解縣東南有臼城。 又水名。《左傳·定五年》將涉于成臼。《註》江夏竟陵縣有臼水,出屈山,西南入漢。《後漢·章帝紀》罷常山,呼沱石臼河漕。《註》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縣東北。 又山名。《山海經》踵臼之山,無草木。 又鳥名。《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又樹名。《古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又姓。《左傳》華謳家臣臼任。又《韻補》葉敞呂切,音處。《韓愈·元和聖德詩》遂自顚倒,若杵投臼。葉下渚。

說文解字

  • 《卷七》《臼部》 ·臼
  • 舂也。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凡臼之屬皆從臼。其九切

English

mortar; bone joint socket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UyMD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