絣

拼音:bēng bīng pēng 注音:ㄅㄥ ㄅㄧㄥ ㄆㄥ

部首: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12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12

繁體部首:

五筆86/98:XUAH 倉頡: VFTT 鄭碼: ZUE 

筆順編號: 554444431132 四角號碼:28941 UNICODE: 7D63



基本字義

bēng   ㄅㄥˉ
  1. 繩子:“妻自組甲~。”
  2. 繼續:“將~萬嗣。”
  3. 編織。
  4. 捆綁。
  5. 繃;張。
  6. 古代氏族人用雜色線織成的布。

方言集匯

  • 粵語:bang1bing1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ben1[梅縣腔]ben1[海陸豐腔]ben1[客語拼音字匯]biang4[寶安腔]ben1
  • bin1

詳細解釋

  • bēng

〈名〉

  1. 古代氐族人用雜線織成的布 [fabric]
    1. 絣,氐人殊縷布也。——《說文》。
  2. 穿甲的繩子 [rope]
    1. 妻自織甲絣。——《戰國策》

詞性變化

  • bēng

〈動〉

  1. 編織 [weave]
    1. 日長晴晝,厭厭地,懶向窗前絣繡。——宋·佚名《壺中天》
  2. 纏縛;捆綁 [bind]。如:絣扒(捆綁拷打)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絣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 《廣韻》北萌切《集韻》悲萌切《韻會》晡橫切,音崩。《說文》作絣,氐人殊縷布也。《玉篇》無文綺也。《戰國策》妻自組甲絣。《註》絣,綿也。 又《後漢·班固傳》將絣萬嗣。《註》絣,續也。 又《集韻》普幸切,音頩。義同。 又《正韻》補耕切,音伻。義同。 又《廣韻》振繩墨也。亦作。 又《集韻》盈切,音幷。義同。 又《集韻》必幸切,音。急絙也。 又同弁。《周禮·春官·司服》凡弔事,弁絰服。《註》故書弁作絣。鄭司農絣讀爲弁。 又《集韻》披庚切,音磅。或從糸,張絃也。*考證:〔《廣韻》振繩墨也。亦作〈匚中〉。〕 謹照原文〈匚中〉改。

說文解字

  • 《卷十三》《糸部》 ·絣
  • 氐人殊縷布也。從糸幷聲。北萌切

English

to baste for sewing; to connect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U1Mz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