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

拼音:shéng   注音:ㄕㄥˊ

部首: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 18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2   簡體總筆畫: 18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 13   繁體總筆畫:19

五筆86: XMGV   五筆98: XXG   倉頡:VFRXU   鄭碼:ZWX   電碼: 4939

筆順編號: 5544442511251211511   四角號碼: 27917   UNICODE: 7E69



基本字義

"shéng   ㄕㄥˊ
"

方言集匯

  • 粵語:sing4
  • 客家話:[陸豐腔]shun3[沙頭角腔]sin2[客英字典]shin2shun2[海陸豐腔]shin2[梅縣腔]shun2shin2[臺灣四縣腔]siin2[東莞腔]sin2[寶安腔]sin2[客語拼音字匯]sin2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繩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3
  •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乗。《說文》索也。《急就篇註》繩謂紨兩股以上。總而合之者也。一曰麻絲曰繩,草謂之索。《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書·說命》惟木從繩則正。《禮·經解》繩墨之於曲直。《前漢·律歷志》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 又《書·囧命》繩愆糾謬。《疏》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 又《詩·周南》宜爾子孫繩繩兮。《傳》繩繩,戒愼也。《朱傳》不絕貌。又《大雅》繩其祖武。《傳》繩,戒也。《朱傳》繩,繼也。 又《禮·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註》繩,猶度也。《史記·樂書註》王肅曰:繩,法也。 又《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註》繩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也。 又《左傳·莊十四年》蔡侯繩息嬀,以語楚子。《註》繩,譽也。《小爾雅》繩之,譽之也。 又《集韻》以證切,音孕。《周禮·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註》含實曰繩。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繩繩,無涯際貌。一曰運動不絕意。 又《集韻》石證切,音乗。也。 又《韻補》葉乗融切。《琳武庫賦》陵九城而上躋,起齊軌兮玉繩。車軒轔於雷室,騎浮厲乎雲宮。 《廣韻》俗作繩。

說文解字

  • 《卷十三》《糸部》 ·繩
  • 索也。從糸,蠅省聲。食陵切

English

rope, string, cord; measure, restrain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U3NzU=.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