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
拼音:jiǎn 注音: ㄐㄧㄢˇ
部首: 糹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18
簡體部首:糹 簡體部外筆畫: 12 簡體總筆畫:18
繁體部首: 糸 繁體部外筆畫: 13 繁體總筆畫: 19
五筆86/98:AMHJ 倉頡:TBLI 鄭碼:ELD 電碼:4942
筆順編號: 122252554444251214 四角號碼: 44227 UNICODE:7E6D
基本字義
"jiǎn ㄐㄧㄢˇ
- 見繭。
"
方言集匯
- 粵語:gaan2
- 客家話:[海陸豐腔]kian3gan3[東莞腔]gan3[臺灣四縣腔]kian3gan3[寶安腔]gan3[客英字典]gan3[梅縣腔]gian3[陸豐腔]kian3[客語拼音字匯]gan3gian3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繭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3
- 〔古文〕絸《廣韻》古典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典切,音趼。《說文》蠶衣也。《禮·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 又《釋名》煑繭曰幕。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禮·玉藻》纊爲繭,縕爲袍。 又繭繭,聲氣微也。《禮·玉藻》言容繭繭。《疏》猶綿綿,聲氣微細繭繭然。 又《戰國策》足重繭而不休息。《註》足傷皮皺,如蠶繭也。 《類篇》或作。俗作蠒,非是。*考證:〔《釋名》繭曰幕也。〕 謹照太平御覽引釋名原文改爲煑繭曰幕,或謂牽離。謹照釋名原文謂下增之字。
說文解字
- 《卷十三》《糸部》 ·繭
- 蠶衣也。從糸從蟲,黹省。絸,古文繭從糸見。古典切
English
cocoon; callus, bl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