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

拼音:zhú   dǔ   注音:ㄓㄨˊ ㄉㄨˇ

部首:   部外筆畫: 2   總筆畫:8

五筆86/98:TFF   倉頡:HMM   鄭碼: MBD   電碼:4555

筆順編號: 31431411   四角號碼:88101   UNICODE: 7AFA



基本字義

zhú   ㄓㄨˊ
  1. 〔天~〕印度的古稱。
  2. 姓。

方言集匯

  • 粵語:zuk1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zuk7[客英字典]chuk7[海陸豐腔]chuk7[寶安腔]zuk7[陸豐腔]chuk7[客語拼音字匯]zug5[梅縣腔]zhuk7

詳細解釋

  • zhú

〈名〉

  1. (形聲。從二,竹聲。本義:竹)
  2. 同本義 [bamboo]
    1. 竺,竹也。——《廣雅》。王念孫疏證:“竺、竹同聲字。方言有重輕,故又謂竹為竺也。”
  3. 印度古譯名“天竺”的簡稱 [India]
    1. 雙匣猶傳竺國經。—— 林景熙《夢中作》
  4. 又如:竺經(佛經);竺國(天竺。古印度的別稱);竺域(指天竺。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國。指古印度)
  5. 山名 [Zhu mountain],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靈隱山飛來峰之南,分上中下三天竺,俗稱三竺
    1. 朝游三竺,暮宿兩峰。——《西湖佳話》
  6. 古代的一種樂器 [a musical instrument]
    1. 高漸離擊竺。——《戰國策·燕策》
    2. 非絲非竺。——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詞性變化

  • zhú

〈形〉

  1. 與佛教、佛典有關的 [Buddhist]
    1. 閑吟竺仙偈,清絕過于玉。——前蜀· 貫休《夜雨》
  2. 又如:竺法(佛法);竺乾(佛,佛法);竺書(佛書;佛經);竺學(佛學);竺教(又稱“佛乾氏”。即佛教)

《康熙字典》

  • 《未集上》《竹字部》 ·竺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2
  •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廣雅》竺,竹也。其表曰笢。 又天竺,國名。《後漢·西域傳》天竺國,一名身毒國,在月氏東南數千里。《山海經》有國名曰朝鮮、天毒。《郭璞註》卽天竺國。《括地志》天竺國,有東、西、南、北、中央五國。《通志略》天竺卽捐毒也。 又姓。《後漢·竇融傳》酒泉都尉竺曾。 又地名。《福建志》福淸縣石竺山,其產多竹而少筍。 又《廣韻》東毒切《集韻》《正韻》都毒切,音篤。《爾雅·釋訓》竺,厚也。《疏》與篤同。《楚辭·天問》稷惟元子,帝何竺之。《註》厚也。一作篤。 又《廣韻》丁木切,音啄。義同。 《集韻》或作笁。又作。

說文解字

  • 《卷十三》《二部》 ·竺
  • 厚也。從二竹聲。冬毒切

English

India; bamboo; surnam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YwNDc=.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