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籬)
lí ㄌㄧˊ
- 用竹、葦、樹枝等編成的圍墻屏障:~笆(笆讀輕聲)。樊~。~落。~墻。~柵。~障。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籬 lí〈名〉
- (形聲。從竹,離聲。本義:籬笆)
- 同本義。用竹、葦或樹枝等編成的蔽障物,以保護場地。也說“笆籬” [fence]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 陶潛《飲酒》
- 庭中始為籬。——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 又如:樊籬(籬笆);籬子(即籬笆);籬花(籬菊。籬下的菊花);籬門(竹籬的門);籬陌(籬邊和田頭);籬垣(用竹籬做成的墻垣);籬根(竹籬近地處)
- 笊( zhào)籬 [a bamboo,wicker or wire strainer],用竹蔑、柳條、鐵絲編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來在湯里撈東西
《康熙字典》
- 《未集上》《竹字部》 ·籬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1
- 《集韻》鄰知切,音離。笊籬,竹器。*(籬)《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籓籬也。《釋名》籬,離也。以柴竹作之。疏離,離也。《晉書·庾袞傳》與弟子樹籬,跪而授條,曰:幽顯易操,非君子意。 又笊籬,竹杓。 又葉良何切。《楚辭·招魂》軒輬旣低,步騎羅些。蘭薄戸樹,瓊木籬些。 《正韻》亦作蘺、。
English
bamboo or wooden fence; h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