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
拼音: bò bǒ 注音:ㄅㄛˋ ㄅㄛˇ
部首: 竹 部外筆畫: 13 總筆畫:19
五筆86:TADC 五筆98:TDWB 倉頡: HTCE 鄭碼:MEXI 電碼:4684
筆順編號: 3143141221113453254 四角號碼: 88847 UNICODE: 7C38
基本字義
bò ㄅㄛˋ
- 〔~箕〕a.揚糠除穢、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條或鐵皮制成,三面有邊沿,一面敞口;b.簸箕形的指紋(箕均讀輕聲)。
英漢互譯
winnow
方言集匯
- 粵語:bo2bo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boi5bai5bo5[陸豐腔]boi5[海陸豐腔]boi5bai5bo5[客英字典]bo5[東莞腔]poi5[梅縣腔]bai5bo5boi5[寶安腔]boi5[客語拼音字匯]bai4bo1
詳細解釋
〈動〉
- (形聲。從箕,皮聲。本義:用簸箕盛糧食等上下顛動,揚去糠粃塵土等物)
- 同本義 [winnow]
- 簸,揚米去糠也。——《說文》
-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詩·小雅·大東》
-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詩·大雅·生民》
- 又如:簸秕,簸揚糠秕(揚米去糠,糠在米上);簸籮(盛物的竹筐)
- 搖動;顛動 [jolt]
- 宮殿擺簸。——唐· 李朝威《柳毅傳》
- 又如:顛簸;簸行(搖擺不定的步行)
- 另見 bò
《康熙字典》
- 《未集上》《竹字部》 ·簸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3
- 《廣韻》《集韻》補火切《韻會》杜果切《正韻》烏果切,音駊。《說文》揚米去糠也。《詩·大雅》或簸或蹂。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音播。義同。
說文解字
- 《卷五》《箕部》 ·簸
- 揚米去糠也。從箕皮聲。布火切
文二 重五
English
winn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