詾

拼音:xiōng 注音:ㄒㄩㄥ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13

五筆86:YQQB 五筆98:YQRB 倉頡: YRPUK 鄭碼: SROZ 電碼: 9217

筆順編號:4111251353452 四角號碼: 07620 UNICODE:8A7E



基本字義

xiōng   ㄒㄩㄥˉ
  1. 同讻。
  2. 眾口紛喧,爭論是非。
  3. 恐嚇:“伊等技窮,知~余不慟……”
  4. 盈。

方言集匯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hiung1[客英字典]hiung1[海陸豐腔]hiung1[梅縣腔]hiung1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詾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 《廣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音兇。《說文》說也。《類篇》訟也,盈也。一曰衆言。《五代史·四夷兀欲傳》聚而謀者詾詾。 又《說文》或作,省作訩。《蜀志·趙雲傳》天下訩訩,未知孰是。 又《韻會》亦作哅。《晉書·五行志》元康中童謠云:城中馬子莫嚨哅,比至來年纏汝鬉。 又《廣韻》許拱切《集韻》《韻會》詡拱切,兇上聲。亦衆言也。 又《廣韻》詾,嚇也。 又《增韻》喧戾之聲也。 又《韻會》亦作哅。《呂覽·樂成篇》功之難立也。其必由哅哅耶。《荀子·解蔽篇》聽漠漠以爲哅哅。《韻會小補》亦作。 又通作兇。《史記·高祖紀》天下匈匈,勞苦數歲。《師古註》喧擾之意。《前漢·東方朔傳》君子不爲小人匈匈而易其行。《師古註》讙議之聲。 又通作兇。《前漢·翟方進傳》羣下兇兇。 又通作兇。《後漢·蔡邕傳》兇兇道路。 又通作洶。《後漢·何敬傳》論議洶洶。 又或作洶。《魏志·曹爽傳》天下洶洶。 又通作恟。《焦氏·易林》爭訟恟恟。 又或作忷。《舊唐書·文帝紀》京師忷忷。

說文解字

  • 《卷三》《言部》 ·詾
  • 說也。從言匈聲。訩,或省。,詾或從兇。許容切

English

noisily; uproarious; troublesom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cwNzY=.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