詷
拼音: tóng 注音:ㄊㄨㄥˊ
部首: 言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13
五筆86/98:YMGK 倉頡:YRBMR 鄭碼:SLD
筆順編號: 4111251251251 四角號碼: 07620 UNICODE: 8A77
基本字義
tóng ㄊㄨㄥˊ
- 古同同,共同。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tung2[客英字典]tung2[臺灣四縣腔]tung2[梅縣腔]tung2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詷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共也。一曰譀也,引《周書》在夏后之詷,今《書顧命》作在後之侗。《釋文》馬本作詷,共也。 又《廣韻》《韻會》《正韻》徒總切《集韻》杜孔切,同上聲。義同。 又謥詷,急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類篇》謥詷,急言。《後漢·鄧皇后紀》輕薄謥詷。《註》言急遽也。詷,音洞。 又《玉篇》共同也。《禮·祭統》鋪筵設同幾,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詷,共也。《釋文》詷,徒貢反。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故《古文》《字林》皆訓詷爲共,是漢魏之時,字義如此,是以讀同爲詷,今則總爲一字。○按《說文》第二訓,譀也。譀訓誕,與詷義遠,《字彙》譀又誤作諏,非。
說文解字
- 《卷三》《言部》 ·詷
- 共也。一曰譀也。從言同聲。《周書》曰:“在夏后之詷。”徒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