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拼音: tán 注音: ㄊㄢˊ
部首:言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9
五筆86/98: YSJH 倉頡: YRMWJ 鄭碼:SFKE 電碼:6223
筆順編號: 4111251125221251112 四角號碼: 01646 UNICODE: 8B5A
基本字義
"tán ㄊㄢˊ
- 見譚。
"
方言集匯
- 粵語:taam4
- 客家話:[海陸豐腔]tam2[梅縣腔]tam2[臺灣四縣腔]tam2[東莞腔]tam2[陸豐腔]tam3[客英字典]tam2[客語拼音字匯]tam2[寶安腔]tam2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譚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2
-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玉篇》大也,誕也,著也。《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註》謂安縱也。《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註》譚,猶著也。參譚,不絕。 又國名。《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又姓。譚子之後。《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又《正韻》與談同。《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又通作覃。《詩·大雅》實覃實訏。《鄭箋》覃或作譚。 又《廣韻》《集韻》徒感切,覃上聲。亦大也。 又葉徒黃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蕭彭祖,屈宗譚。 《說文》本作〈言〉。
English
surname; to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