餔
拼音:bū 注音: ㄅㄨ
部首:飠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15
簡體部首:飠 簡體部外筆畫:7 簡體總筆畫:15
繁體部首:食 繁體部外筆畫: 7 繁體總筆畫: 16
五筆86:WYVY 五筆98: WVSY 倉頡:OIIJB 鄭碼: OXFB 電碼:7409
筆順編號: 344511541251124 四角號碼:83727 UNICODE: 9914
基本字義
bū ㄅㄨˉ
- 吃:“夜光之璧,不可以~。”
- 申時吃的飯食:“提壺行沽,汲水作~。”
- 古通“晡”,申時,傍晚:“相續道路,非朝~不得通。”
方言集匯
- 粵語:bou1bou3bou6
- 客家話:[海陸豐腔]bu1pu3[客英字典]pu3[寶安腔]bu1
- pu3[梅縣腔]pu2[臺灣四縣腔]bu1pu3
詳細解釋
〈動〉
- (形聲。從饣,甫聲,本義,申時食) 食;吃 [eat]
-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詞性變化
〈名〉
- 用糖漬的干果 [preserved fruit]。如:餹餔(糕點)
《康熙字典》
- 《戌集下》《食字部》 ·餔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7
- 《廣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模切,音逋。《玉篇》日加申時食也。《呂氏春秋》旦至食,食至日昳。昳至餔,餔至下晡,下晡至日夕。 又食也。《楚辭·漁父》餔其糟而啜其醨。 又通作哺。《後漢·趙壹傳》弟季出,遇赤眉賊將,爲所哺。 又《廣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集韻》餹餔,餌也。或作。 又《正字通》餳之濁者曰餔。 又鳥名。《爾雅·釋鳥》鴩,餔敊。《註》未詳。《釋文》餔,音步。 又《集韻》博故切,音布。與食也。《前漢·高帝紀》老父請,因餔之。《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考證:〔《爾雅·釋鳥》鴙餔敊。〕 謹照原文鴙改鴩。〔《史記·高祖紀》老父請,因餔之。《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 謹按下引師古曰乃漢書註也。謹將史記高祖紀改爲前漢高帝紀。
說文解字
- 《卷五》《食部》 ·餔
- 日加申時食也。從食甫聲。, 籒文餔從皿浦聲。博狐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申時食也。各本申時上有日加二字。今依廣韻、類篇、韻會正。淮南書云。日至於悲谷是謂餔時。餔一作晡。引伸之義凡食皆曰餔。又以食食人謂之餔。從。甫聲。博狐切。五部。
English
eat; dinner time; sun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