鮪
拼音: wěi 注音:ㄨㄟˇ
部首:魚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14
簡體部首:魚 簡體部外筆畫:6 簡體總筆畫:14
繁體部首: 魚
五筆86/98:QGDE 倉頡: NMKB 鄭碼:RGQ 電碼: 7635
筆順編號:35251211132511 四角號碼: 24127 UNICODE: 9C94
基本字義
(鮪)
wěi ㄨㄟˇ
- 〔~魚〕體呈紡錘形,背部藍黑色,腹部灰白色,生活在熱帶海洋,吃小魚等動物。
- 古書上指鱘魚。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鮪 wěi〈名〉
- 鱘魚和鰉魚的古稱 [sturgeon]
- 鮪魚,色青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其甲可以磨姜,大者不過七八尺。大者為王鮪,小者為叔鮪。——三國吳· 陸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 鮪魚 [Euthynnus yaito]。體呈紡錘形,背藍黑色,腹灰白,背鰭和臀鰭后面各有七或八個小鰭。生活在熱帶海洋,吃小魚等動物
- 白鱘的古稱。又名象魚、劍魚、琴魚 [paddlefish]。魚綱白鱘科。體呈梭形,裸露無鱗,無骨板。深灰色或淺灰色。頭大,口大眼小,吻突出呈劍狀,長如象鼻。鰓蓋膜發達,如象耳。為中國特產
《康熙字典》
- 《亥集中》《魚字部》 ·鮪
- 《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洧。《說文》鮥也。《爾雅·釋魚》鮥鮛鮪。《註》鮪,鱣屬也。《詩·衞風》鱣鮪發發。《傳》鮪,鮥也。《釋文》鮪似鱣,大者名鮪,小者名鮛鮪。沈云:江淮閒曰鮛,伊洛曰鮪,海濵曰鮥。《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禮·月令》薦鮪于寢廟。《陸璣疏》鮪似鱣而靑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大者爲王鮪,小者爲叔鮪,肉白,味不逮鱣,今東萊遼東謂之尉魚。互詳鮥字註。又《類篇》一曰水名。鞏縣西北臨河有周武山,武王伐紂,使膠革禦之鮪水上,蓋其處也。相傳山下有穴通江,穴有黃魚,春則赴龍門,故曰鮪岫。今爲河所侵,不知穴之所在。又《集韻》云九切,音有。義同。
說文解字
- 《卷十一》《魚部》 ·鮪
- 鮥也。《周禮》:“春獻王鮪。”從魚有聲。榮美切
English
kind of sturgeon, t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