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諍)
zhèng ㄓㄥˋ
- 諫,照直說出人的過錯,叫人改正:~諫。~言。~臣。~友(能直言規勸的朋友。亦作“爭友”)。
- 〔~人〕古代傳說中的矮小人種。亦稱“靖人”。
- 紛爭,爭:~紊(爭論是非)。
英漢互譯
admonish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諍 zhēng〈動〉
- 假借為“爭”。爭論;爭訟 [argue]
- 王鳳為平理諍訟。——《后漢書·劉玄傳》
- 諍,訟也。——《蒼頡篇》
- 彼誠以天下之必無仙,而我獨以實有而與之諍,諍之彌久,而彼執之彌回。——晉· 葛洪《抱樸子》
- 又如:諍訟(爭論);諍論(爭論);諍藪(爭訟的淵藪);諍辭(爭訟之辭);諍訴(訴訟)
- 爭奇;競爭 [contend;forestall]
- 雖時時與師友有諍有講,然師友總不以我為嫌者,知我無諍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明· 李贄《與河南吳中丞書》
- 又如:諍治(競相采取治國之道);諍心(爭高低之心);諍競(競爭)
- 通“爭”。爭奪[contend;vie;strive]
- 有兩虎諍人而斗者。——《戰國策·秦策二》
- 阘茸勇敢于饕諍。——《晉書·王沈傳》
- 另見 zhèng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諍
- 《唐韻》《集韻》《韻會》側迸切,爭去聲。《說文》止也。《韻會》謂止其失也。《正韻》諫諍,救正也。《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說苑·臣術篇》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又《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又《集韻》通作爭。《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又《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音爭。訟也。《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註》葉平聲。*考證:〔《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 謹照原書臣術下增篇字。
說文解字
English
to expostulate; to remonst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