鯢

拼音:   注音: ㄋㄧˊ

部首: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6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8   簡體總筆畫: 16

繁體部首:

五筆86:QGVQ   五筆98:QGEQ   倉頡: NMHXU   鄭碼:RNRD   電碼:7646

筆順編號: 3525121132151135   四角號碼:27112   UNICODE:9CB5



基本字義

(鯢)

  ㄋㄧˊ
  1. 〔大~〕兩棲動物,身體長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鮮美可食。叫的聲音像嬰兒,所以俗稱“娃娃魚”。
  2. 〔小~〕兩棲動物,體形與大鯢相似,但較小,牙齒呈V形,生活在水邊的草地里。
  3. (鯢)

英漢互譯

giant salamander  

方言集匯

  • 粵語:ngai4

詳細解釋

鯢 ní〈名〉

  1. (形聲。從魚,兒( ní)聲。本義:兩棲類動物,俗稱“娃娃魚”)
  2. 同本義 [giant salamander]。外表類似蜥蜴類,但無鱗片,身體為軟和濕潤的皮膚所覆蓋,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以小型動物
    1. 鯢,剌魚也。——《說文》
    2. 鯢大者謂之鰕。——《爾雅·釋魚》。注:似鲇,四腳,前似彌猴,后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七八尺。”
  3. 又如:鯢鮐(鯢齒和鮐背);鯢魚(娃娃魚)
  4. 小魚 [little fish]。如:鯢鮒(小魚);鯢鰍(泥鰍。泛指小魚)

《康熙字典》

  • 《亥集中》《魚字部》 ·鯢
  •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音倪。《說文》刺魚也。《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註》今鯢魚似鮎,四腳,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疏》鯢,雌鯨也。《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腳長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飮水,因而取之。伊洛閒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註》鯨鯢,大魚名。以喩不義之人吞食小國。《疏》雄曰鯨,雌曰鯢。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爲之制。《註》制,折也,謂小魚得曲折也。又《外物篇》灌瀆守鯢鮒。《註》鯢、鮒,皆小魚也。

說文解字

  • 《卷十一》《魚部》 ·鯢
  • 剌魚也。從魚兒聲。五雞切

English

Cryptobranchus japonicus; a salamander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g4NzI=.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