鞈

拼音: tà sǎ 注音: ㄍㄜˊ ㄊㄚˋ ㄙㄚˇ

部首: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15

五筆86/98: AFWK 倉頡:TJOMR 鄭碼:EEAJ 

筆順編號: 122125112341251 四角號碼:48561 UNICODE: 9788



基本字義

  ㄍㄜˊ
  1. 古代用皮革制的擴胸甲:“輕罪入以蘭盾、~革、二戟。”
  2. 堅硬:“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如金石。”

方言集匯

  • 粵語:gaap3
  • 客家話:[海陸豐腔]kap7giap7[客英字典]giap7[臺灣四縣腔]kap7giap7

《康熙字典》

  • 《戌集中》《革字部》 ·鞈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6
  • 《唐韻》古洽切《集韻》訖洽切,音夾。《說文》防汗也。《玉篇》橐也。以防捍也。《荀子·議兵篇》鞈如金石。《註》鞈,堅貌。 又《管子·中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三戟。《註》蘭,卽蘭錡,兵架也。鞈革,重革當心著之,所以禦兵。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義同。《集韻》或作。 又《集韻》悉合切,音趿。與靸同。 又古作鞈。註詳鼓部六畫。或作鞜。 又託合切,音錔。本作鞳。或作闒。詳後鞳字註。

說文解字

  • 《卷三》《革部》 ·鞈
  • 防汗也。從革合聲。古洽切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kxND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