魋

拼音:tuí   注音:ㄊㄨㄟˊ

部首: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17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8   簡體總筆畫: 17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8   繁體總筆畫:18

五筆86/98: RQCY   倉頡:HIOG   鄭碼:NJNI   電碼:9562

筆順編號: 32511355432411121   四角號碼: 20511   UNICODE:9B4B



基本字義

tuí   ㄊㄨㄟˊ
  1. 古書上說的一種毛淺而赤黃、形似小熊的野獸。
  2. 姓。

方言集匯

  • 粵語:teoi4
  • 客家話:[海陸豐腔]tui2kui2[客英字典]tui2kwui3[梅縣腔]tui2[臺灣四縣腔]tui2kui2

詳細解釋

  • tuí

〈名〉

  1. 神獸 [god animal]
    1. 魋,神獸也。——《說文》
  2. 獸名,似小熊,毛淺而赤黃 [brown bear]
    1. 魋如小熊,竊毛而黃。——《爾雅》。郭璞注:“今 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粗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魋也。”
  3. 通“堆”。土墩 [mound]
    1. 感蜀守 冰,絕犁魋。——《桂陽太守周憬功勛銘》

詞性變化

  • tuí

〈形〉

  1. 高大,魁偉 [tall]
    1. 麗容魋翕,孔好已張。——晉· 陸云《贈顧尚書》
  2. 用同“頹”。惡劣 [bad]
    1. 伴著這魋人物,便以冤魂般相纏,日影般相遂。——元· 王氏《[中呂]粉蝶兒·寄情人》

《康熙字典》

  • 《亥集上》《鬼字部》 ·魋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8
  •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音穨。《說文》神獸也。《爾雅·釋獸》魋如小熊,竊毛而黃。《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麆淺,赤黃色,俗呼爲赤熊。 又人名。《禮·檀弓註》桓司馬宋向戍之孫名魋。 又《集韻》《韻會》傳追切《正韻》直追切,音椎。《前漢·陸賈傳》尉陀魋結箕踞。《註》服虔曰:魋音椎,今兵士椎頭髻也。

說文解字

  • 《卷九》《鬼部》 ·魋
  • 神獸也。從鬼隹聲。杜回切

文十七 重四


English

bear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kyNjY=.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