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拼音: mài   注音:ㄇㄞˋ

部首:   部外筆畫: 0   總筆畫: 11

五筆86:SWWT   五筆98:SWWQ   倉頡: JONI   鄭碼: FOOR   電碼:7796

筆順編號: 12343434354   四角號碼:40407   UNICODE: 9EA5



基本字義

"mài   ㄇㄞˋ
"

方言集匯

  • 粵語:maak6mak6
  • 客家話:[沙頭角腔]mak8[客英字典]mak8[海陸豐腔]mak8[臺灣四縣腔]mak8[陸豐腔]mak8[東莞腔]mak8[客語拼音字匯]mag6[梅縣腔]mak8[寶安腔]mak8

《康熙字典》

  • 《亥集下》《麥字部》 ·麥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0
  • 《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又姓。《隋書》有麥鐵杖。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又葉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葉上路。○按麥從來不從夾,從夊不從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說文解字

  • 《卷五》《麥部》 ·麥
  • 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從來,有穗者;從夊。凡麥之屬皆從麥。莫獲切〖注〗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從夊。

English

wheat, barley, oats; KangXi radical number 199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k4Mj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