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

拼音: sháo   注音: ㄕㄠˊ

部首: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6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3   簡體總筆畫: 6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3   繁體總筆畫: 9

五筆86/98:AQYU   倉頡: TPI   鄭碼: ERS   電碼: 5342

筆順編號:122354   四角號碼: 44327   UNICODE: 828D



基本字義

sháo   ㄕㄠˊ
  1. 〔~藥〕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復葉,小葉卵形或披針形。夏初開大花,供觀賞,根可入藥。簡稱“芍”,如“赤芍”、“白芍”。

方言集匯

  • 粵語:coek3zoek3
  • 客家話:[海陸豐腔]shok7[寶安腔]zok7[臺灣四縣腔]sok7[東莞腔]sok8[客英字典]shok7chok7[梅縣腔]shok8[陸豐腔]shok7[客語拼音字匯]sog5sog6zog5

詳細解釋

  • què

另見 sháo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芍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3
  • 《唐韻》市若切《韻會》《正韻》職略切,音勺。《詩·鄭風》贈之以芍藥。《古今註》芍藥一名可離,故將離而後贈之。《本草釋名》芍藥,猶綽約也,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爲名。 又《正韻》如灼切,音若。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胡了切,音皛。《爾雅·釋草》芍,鳧茈。《註》生下田,苗似龍鬚而細,根似指頭,黑色,可食。 又《唐韻》《正韻》七雀切《韻會》七約切,音鵲。《後漢·王景傳》廬江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註》陂,在今壽州安豐縣東。 又《廣韻》都歷切《正韻》丁歷切,音的。蓮中子也。通的。*考證:〔《詩·衞風》贈之以芍藥。〕 謹照原書衞風改鄭風。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芍
  • 鳧茈也。從艸勺聲。胡了切

English

peony; water chestnuts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AxO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