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

拼音: qiàn 注音: ㄑㄧㄢˋ

部首: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7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4 簡體總筆畫:7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4 繁體總筆畫: 10

五筆86/98:AQWU 倉頡: TNO 鄭碼:ERO 電碼: 5349

筆順編號:1223534 四角號碼:44802 UNICODE:82A1



基本字義

qiàn   ㄑㄧㄢˋ
  1. 一年生水草,莖葉有刺,亦稱“雞頭”:~實(芡的果實;種子的仁可食,經碾磨制成淀粉。亦稱“雞頭米”)。~粉。
  2. 烹調時用淀粉加水調成的濃汁:勾~。

方言集匯

  • 粵語:him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kiam5[客英字典]kiam5[海陸豐腔]kiam5[客語拼音字匯]kiam4[寶安腔]kiam5

詳細解釋

  • qiàn

〈名〉

  1. (形聲。從艸,欠聲。本義:水生植物。又名雞頭)
  2. 即“芡實”,俗稱“雞頭” [Gordon euryale]
    1. 芡,雞頭也。——《說文》
    2. 按,花似雞冠,實苞如雞首,故名。生于池沼中的一種一年生大水草,體表有刺,葉圓而大,浮于水面,花莖伸長于水面上,頂生一花,紫色,漿果球形,果內胚乳白粉質,可食用。如:芡珠(芡的子實)
  3. 做菜時用芡粉或淀粉調成的汁 [sauce made of the seed power of Gordon euryale or starch]。如:勾芡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芡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 《唐韻》《集韻》《正韻》具險切,音儉。《說文》雞頭也。《揚子·方言》、芡,北燕謂之,靑、徐、淮、泗之閒謂之芡,或謂之雞頭,或謂之鴈頭,或謂之烏頭。《古今註》葉似荷而大,葉上蹙縐如沸,實有芒刺,其中如米,可以度飢,卽今蔿子也。《周禮·天官·籩人》加籩之實:蔆、芡、、脯。《韓愈詩》平池散芡盤。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芡
  • 雞頭也。從艸欠聲。巨險切

English

plant allied to the waterlily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A1Nw==.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