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

拼音:   注音: ㄗˇ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 9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5   繁體總筆畫: 11

五筆86/98: AHXB   倉頡:TYMP   鄭碼:EIRR   電碼: 5402

筆順編號:122212135   四角號碼:44112   UNICODE:8308



基本字義

  ㄗˇ
  1. 〔~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橢圓形,莖葉有細毛,夏季開白色小花,根皮紫色,可入藥,亦可作紫色染料。亦作“紫草”。

方言集匯

  • 粵語:caai4ci2ci4zi2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zih3[客英字典]zih3[海陸豐腔]zih3[梅縣腔]zii3

詳細解釋

  1. ——見“鳧茈”( fúcí):荸薺
  2. 另見 zǐ

詞性變化

〈形〉

  1. 紫色。通“紫” [purple]
    1. 練纂茈之于萊純錙。——《管子·輕重丁》
    2. 茈姜蘘荷。——司馬相如《上林賦》
    3. [竹山]其中多茈羸。——《山海經》。郝懿行疏:“羸當為蠃,字之訛;茈蠃,紫色蠃也。”
  2. 又如:茈姜(初生的嫩姜,都有紫色的芽,所以叫“茈姜”);茈蠃(紫色的螺)
  3. 另見 cí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茈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 《唐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紫。《說文》茈,草也。《爾雅·釋草》藐,茈草。《山海經》勞山多茈草。《註》一名茈,中染紫也。 又茈藄。《後漢·馬融·廣成頌》茈藄蕓蒩。《註》似蕨,可食。 又茈薑。《司馬相如·上林賦》茈薑蘘荷。《註》茈薑,茈上齊也,薑之息生者,連其株本則紫色也。 又茈魚。《山海經》東始之山,泚水出焉,其中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蘼蕪。 又茈蠃。《山海經》激水東南流注娶檀之水,其中多茈蠃。 又《廣韻》蒺移切,音疵。《爾雅·釋草》芍,鳧茈。《後漢·劉元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 又《韻會》茈菰,似鳧茈而白。《本草》亦謂剪刀草,一莖收十二實,歲閏則十三。 又鉏佳切,音柴。茈胡,藥名。《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薰,一名山菜,通作柴。《杜甫詩》書信有柴胡。 又《集韻》音此。《司馬相如·上林賦》柴池茈虒。《註》茈音此,虒音豸,不齊也。*考證:〔《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董。〕 謹照原文地董改地薰。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茈
  • 茈艸也。從艸此聲。將此切

English

a plant yielding a red dy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E2M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