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

拼音:   注音: ㄉㄚˊ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6   簡體總筆畫: 9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6   繁體總筆畫: 12

五筆86/98:AWGK   倉頡:TOMR   鄭碼:EOAJ   電碼: 9102

筆順編號: 122341251   四角號碼: 44601   UNICODE: 8345



基本字義

  ㄉㄚˊ
  1. 同[[答1”。
  2. 小豆:“菽~麻麥”。
  3. 厚:“~布皮革千石”。

方言集匯

  • 粵語:daap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dap7[陸豐腔]dap7[海陸豐腔]dap7[梅縣腔]dap7[客英字典]dap7

詳細解釋

〈名〉

  1. 小豆 [red bean]
    1. 菽、荅、麻、麥一斛。——《晉書》
  2. 即渠荅。一種御敵的器具 [ironware resembling puncture vine],又叫鐵蒺藜
    1. 二步一荅,廣九尺,袤十二尺。——《墨子·備城門》
  3. 容量單位 [a capacity unit]
    1. 蘗曲鹽豉千荅。——《史記·貨殖列傳》

詞性變化

〈動〉應允;對答。后作“答” [answer]

    1. 奉荅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師。——《書·洛誥》
    2. 不荅不饗。——《漢書·郊祀志》。注:“應也。”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荅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 《唐韻》《廣韻》都合切《韻會》《正韻》得合切,音答。《說文》小尗也。《晉書·律歷志》《九章商功法》程菽、荅、麻、麥,一斛積二千四百三十寸。 又當也。《書·洛誥》奉荅天命。《註》又當奉當天命。 又《前漢·鼂錯傳》布渠荅。《註》渠荅,鐵蒺藜也。 又《韻會》引《史記》荅布千疋註:疉布也。 又拉荅。《晉書·王忱傳》拉荅者有沈重之譽,嗛閃者得淸剿之聲。 又《本草》鮓荅。《李時珍曰》鮓荅,生走獸及牛馬諸畜肝膽,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許,色白,狀如雞子,非骨非石,打破層疉。 又《韻會》與答通。 又與合通。《史記·貨殖傳》麴蘗、鹽豉、千荅。《註》或作合,器名,有瓵。 又葉韻音的。《易林》隂陽隔塞,許嫁不荅。旄丘新臺,悔往歎息。 又葉韻音篤。《易林》黃鳥采,旣嫁不荅。念我父兄,思復舊谷。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荅
  • 小尗也。從艸合聲。都合切

English

answer: small bean; thick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E2N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