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
拼音: tù tú 注音: ㄊㄨˋ ㄊㄨˊ
部首:艸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1
簡體部首:艸 簡體部外筆畫:8 簡體總筆畫: 11
繁體部首:艸 繁體部外筆畫:8 繁體總筆畫: 14
五筆86/98:AQKY 倉頡: TNUI 鄭碼: ERRS 電碼:5460
筆順編號:12235251354 四角號碼:44413 UNICODE: 83DF
基本字義
tù ㄊㄨˋ
- 〔~絲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常纏繞在豆科植物上,對農作物有害。秋初開小花,子實入藥。
方言集匯
- 粵語:tou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tu5[客英字典]tu5tu3[海陸豐腔]tu5[梅縣腔]tu5[寶安腔]tu5
- tu2[客語拼音字匯]tu4
詳細解釋
- ——“於菟”( wūtú)∶古代楚人稱虎為“於菟”。菟裘(地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
- 另見 tù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菟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8
- 《唐韻》湯故切,音兔。《玉篇》菟絲,草名。《山海經註》菟丘,菟絲也。 又《爾雅·釋草》蔩,菟瓜。《註》菟瓜似土瓜。 又《本草》菟葵,苗如石龍芮而葉光澤,花白似梅。 又《急就篇註》伏苓一名伏菟。 又與兔通。《楚辭·天問》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前漢·賈山傳》上覆飛鳥,下不見伏菟。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楚人謂虎爲於菟。 又《韻會》飛菟,神馬名。 又《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菟裘,在泰山梁父縣南,魯邑也。《前漢·地理志》菟郡。 又《潛夫論》菟裘,嬴姓也。
English
dodder; cree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