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
拼音:tíng 注音: ㄊㄧㄥˊ
部首: 艸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簡體部首:艸 簡體部外筆畫:9 簡體總筆畫: 12
繁體部首: 艸 繁體部外筆畫:9 繁體總筆畫: 15
五筆86/98:AYPS 倉頡: TYRN 鄭碼:ESWA
筆順編號: 122412514512 四角號碼:44201 UNICODE: 8476
基本字義
tíng ㄊㄧㄥˊ
- 〔~藶〕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橢圓形。種子黑褐色,可入藥,稱“葶藶子”。
方言集匯
- 粵語:ting4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tin2[客英字典]tin2[海陸豐腔]tin2[客語拼音字匯]tid6[梅縣腔]tin2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葶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9
- 《唐韻》特丁切,音亭。《爾雅·釋草》蕇,葶藶。《註》實葉皆似芥,一名大室,一名丁歷。《西京雜記》葶藶死於盛夏。 又《廣韻》都挺切,音頂。毒草。《山海經》熊耳山有草,狀如蘇而赤華,名葶,可以毒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