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

拼音: shī 注音:

部首: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 13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0 簡體總筆畫:13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 10 繁體總筆畫: 16

五筆86/98: AFTJ 倉頡:TJPA 鄭碼:EBRK 電碼: 5558

筆順編號:1221213352511 四角號碼: 44601 UNICODE: 84CD



基本字義

shī   ㄕˉ
  1. 〔~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通稱“蚰蜒草”、“鋸齒草”)。古代用其莖占卜,如“~龜”。

方言集匯

  • 粵語:si1
  • 客家話:[客英字典]shi1[海陸豐腔]shi1ci1[梅縣腔]she1[臺灣四縣腔]sii1cih1

詳細解釋

  • shī

〈名〉

  1. 蓍草 [yarrow]。古代常以其莖用作占卜
    1. 蓍,蒿屬。從草,耆聲。生千歲三百莖。——《說文》
    2. 蓍,百年一本生百莖。——《尚書大傳》
    3. 幽贊于神明而生蓍。——《易·說卦傳》
    4.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詩·曹風·下泉》
    5. 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著龜。——《龜·系辭》
  2. 又如:蓍龜(蓍草和龜甲。古時用以占卜);蓍蔡(指卜筮。蓍草與大龜,是占卜吉兇的用具);蓍簪(用蓍草莖做成的簪子);蓍艾(蓍草與艾草);蓍草(即蓍。古代用以占卜的草)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蓍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 〔古文〕《唐韻》式之切《正韻》申之切,音尸。《詩·曹風》浸彼苞蓍。《傳》蓍草也。《說文》蒿屬,《易》以爲數。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白虎通》蓍之言耆也,陽之老也。《易·繫辭》蓍之德,圓而神。《韓詩外傳》孔子出遊,婦人中澤而哭,孔子問焉,曰:鄕者刈蓍薪,亡我蓍簪。 又《集韻》蒸夷切,音脂。義同。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蓍
  • 蒿屬。生十歲,百莖。《易》以爲。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從艸耆聲。式脂切〖注〗,古文。

English

milfoil, plant used in divination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U3M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