蔿

拼音: wěi   注音: ㄨㄟˇ

部首: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 15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2   簡體總筆畫:15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 12   繁體總筆畫:18

五筆86/98: AETO   倉頡:TBHF   鄭碼: EPYU  

筆順編號:122344335554444   四角號碼:44227   UNICODE: 853F



基本字義

wěi   ㄨㄟˇ
  1. 芡(一種草本植物)的莖。
  2. 姓。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wui3[客英字典]vui3[臺灣四縣腔]wi3[梅縣腔]wi3wui3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蔿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2
  • 《唐韻》韋委切,音蘤。《正韻》於鬼切,音洧。草也。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于蔿。 又姓。《潛夫論》楚蔿氏皆芊姓也。《說文》晉大夫蔿伯。 又于蔿,歌名。唐魯山令元德秀所作。 又《類篇》呼瓜切,音花。《博雅》蔿譌譁也。 又《集韻》驅爲切,音虧。《揚子·方言》楚、鄭謂獪曰蔿。 又吾禾切,音吪。草名。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蔿
  • 艸也。從艸爲聲。于鬼切

English

surname; place nam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c1O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