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拼音:   注音: ㄒㄩˊ

部首:   部外筆畫:7   總筆畫: 10

五筆86: TWTY   五筆98:TWGS   倉頡: HOOMD   鄭碼:OIOM   電碼:1776

筆順編號: 3323411234   四角號碼: 28294   UNICODE: 5F90



基本字義

  ㄒㄩˊ
  1. 緩,慢慢地:~步。~緩。~圖。~~。
  2. 姓。

英漢互譯

gently   slowly  

方言集匯

  • 粵語:ceoi4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匯]qi2[客英字典]ci2[臺灣四縣腔]ci2[梅縣腔]ci2[陸豐腔]ci3[沙頭角腔]ci2[東莞腔]ci2[海陸豐腔]ci2[寶安腔]ci2
  • 潮州話:cu5(tsh)〈姓〉ce5(tshr)

詳細解釋

〈動〉

  1. (形聲。從彳( chì),余聲。雙人旁與行走有關。本義:慢步走)
  2. 同本義 [walk slowly]
    1. 徐,安行也。——《說文》
    2. 乃徐有說。——《易·困》。虞注:“坤為徐。”
    3. 徐其攻而留其日。——《戰國策·宋策》
    4.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孫子·軍爭》
    5. 攝提運衡,徐至于射宮。——《文選·張衡·東京賦》
  3. 散開 [spread]
    1. 執徐之歲,歲早旱,晚水。——《淮南子》

詞性變化

〈形〉

  1. 緩慢 [gently;slowly]
    1.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莊子·天道》
    2. 入而徐趨。——《戰國策·趙策》
    3. 此事當徐議之。——《宋史》
    4. 徐有得也。——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5. 徐而察之。——宋· 蘇軾《石鐘山記》
    6. 余韻徐歇。
    7. 徐以杓酌油瀝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8.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前赤壁賦》
  2. 又如:徐議(從容商議);清風徐來;徐回(緩慢地回旋運轉);徐行(緩慢前行);徐步(緩慢步行);徐呼(發聲舒緩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3. 安閑的樣子 [leisurely]
    1. 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國語》
  4. 又如:徐言(緩言;低聲細語);徐婉(舒緩委婉);徐詳(舒緩安詳)
  5. 全,都。通“俱” [all]
    1. 魯人徐傷 歸父之無后也。——《公羊傳·成公十五年》

〈名〉

  1. 古州名。古徐州的簡稱 [Xuzhou],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約在今江蘇、山東、安徽的部分地區。漢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轄地常有變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帶。多以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蘇邳縣)為治所
  2. 古國名 [Xu state]
    1. 仁義而徐亡。——《韓非子·五蠹》
    2. 循徐魯之力。
  3. 徐族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區。周初建立徐國,后為吳國所滅。如:徐方(指古徐國);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國)
    1.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個收藏匕首的人)
  4. ——《戰國策·燕策》

《康熙字典》

  • 《寅集下》《彳字部》 ·徐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 《唐韻》似魚切《集韻》《韻會》祥余切《正韻》祥於切,序平聲。《說文》安行也。《玉篇》威儀也。《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註》雍容都雅之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音義》徐徐,安穩貌。 又通作邪。《詩·鄘風》其虛其邪。《箋》邪,讀如徐。《疏》虛徐者,謙虛閑徐之義。 又《廣韻》緩也。《廣雅》遲也。《孟子》子謂之姑徐徐云爾。 又《廣韻》州名。《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疏》淮海閒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釋名》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又國名。《左傳·昭元年》周有徐奄。《註》二國皆嬴姓。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臨淮郡有徐縣。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又姓。《廣韻》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假行仁義,爲楚文王所滅,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瑯邪,濮陽五望。

說文解字

  • 《卷二》《彳部》 ·徐
  • 安行也。從彳余聲。似魚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安行也。從彳。余聲。似魚切。五部。

English

slowly, quietly, calmly; composed, dignified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AwO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