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達)
dá ㄉㄚˊ
-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達人)。
- 通曉:洞~。練~。
- 遍,全面:~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 到:到~。抵~。通宵~旦。
- 實現:目的已~。
- 傳出來:傳(chuán)~。轉(zhuǎn )~。
- 得到顯要的地位:顯~。~官貴人。
- 姓。
英漢互譯
express extend reach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達 dá〈動〉
- (形聲。從辵( chuò),羍聲。本義:道路暢通)
- 同本義。泛指暢通 [lead to;go to]
- 達,行不相遇也。——《說文》
- 達,通也。——《廣雅》
- 左右達為夾室,所以相隔。——《禮記·內則》
- 寡人其達王于甬句東。——《國語·吳語》
- 達四聰。——《虞書》
- 達于河。——《書·禹貢》
- 七曰達吏。——《周禮·大宰》
- 下達。——《儀禮·士昏禮》
- 天下達道。——《禮記·中庸》
- 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唐· 李朝威《柳毅傳》
- 屋極有窗以達氣。——清· 方苞《獄中雜記》
- 又如:四通八達;達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聲遲重);達鄉(相對而暢達的窗戶)
- 到達,通到 [reach;achieve;attain]
- 涼州之兵始達 咸陽。——《資治通鑒》
- 路旁一歧東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趨直上,幾達天都側。——《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李白《丁都護歌》
- 指通豫南,達于 漢陰。——《列子·湯問》
- 日與其徒置酒酣歌達曙。——清· 方苞《獄中雜記》
- 自昏達曙,目不交睫。——《聊齋志異·促織》
- 又如:小麥畝產達千斤;達濟(渡水到達彼岸);達標(達到規定的標準)
- 通達事理;通曉,見識高遠 [thoroughly understand]
- 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義序》
- 都給事中舒化論 瑞迂滯不達政體。——《明史·海瑞傳》
- 又如:達者(通達事理的人);達才(通達事理的人);達臣(通達義理的臣子);達言(通達事理的言論);達見(洞曉事物的道理)
- 通曉事理,理解,明白 [understand]
- 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王勃《滕王閣序》
- 又如:達心(心里明白通達);達生(能參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質);達權(明白權宜的道理,能臨急應變)
- 薦舉 [recommend]
- 在位多所薦達。——《后漢書·黃香傳》
- 又如:達能(舉薦有才能的人);達吏(向上舉薦官吏)
- 將意思表達出來 [express;convey]
- 子曰:“辭達而已矣。”——《論語·衛靈公》
- 又如:轉達(把一方的意思告訴另一方);達旨(表達思想);達誠(表達誠摯之情);達善(表達善意);達信(傳達消息);達知(通知;告知)
詞性變化
達 dá〈形〉
- 通行的;共同的 [current;general]
-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禮記·中庸》
- 又如:達尊(天下人公認的尊貴事物);達孝(天下共認的最大孝道);達制(通行的制度)
-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看得開) [comprehensive]。如:達節(不拘常規而合于節義)
- 顯達(地位高而有名聲)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 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 又如:達遂(顯達順遂);達宦(職位顯要的官吏);達官貴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貴顯赫的人物)
達 dá〈名〉
- 〈方〉∶指父親 [father]。如:俺達
- 地名 [Da county]。今四川省達縣
- 各處 [everywhere]。如:達聽(多方聽聞)
- 姓
達 dá<象>形容物體相碰時發出的聲響
- 達、達、達,泥漿直濺。——葉圣陶《寒假的一天》
《康熙字典》
- 《酉集下》《辵字部》 ·達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3
- 《廣韻》《集韻》他計切,音替。《字林》足滑也。《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達。《註》達,滑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闥。與同。《博雅》逃也。一曰行不相遇。 又陁葛切,音達。與達同。通也。一曰迭也。 俗作迖、迏,非。*考證:〔《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達。〕 謹照原文瘱改瘱。
說文解字
- 《卷二》《辵部》 ·達
- 行不相遇也。從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達,達或從大。或曰迭。徒葛切
English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