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nì ㄋㄧˋ
- 方向相反,與順相對:~流。~行。~風。~轉(zhuǎn )(局勢惡化)。莫~之交。
- 抵觸,不順從:忤~。忠言~耳。
-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產。
- 迎接:~旅(旅店)。
- 預先:~料(預料)。
英漢互譯
athwart contradictorily
方言集匯
- 粵語:jik6ngaak6
- 客家話:[海陸豐腔]ngiak8[寶安腔]ngiak8[東莞腔]ngiak8[客英字典]ngiak8[臺灣四縣腔]ngiak8[客語拼音字匯]ngiag6[陸豐腔]gniak8[梅縣腔]ngiak8
詳細解釋
〈動〉
- (形聲。從辵( chuò),屰( nì)聲。本義:迎,迎接,迎著)
- 同本義 [meet]
- 逆,迎也。關東曰逆,關西曰迎。——《說文》
- 宣公如 齊逆女。——《左傳·成公十四年》
- 上卿逆于境。——《國語·周語上》
- 楚莊王伐 鄭,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宋· 蘇軾《留侯論》
- 晉侯逆夫人 嬴氏以歸。——《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 嘗過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
- 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 陶潛《自祭文》
- 又如:逆戰(迎戰);逆厘(迎福納吉);逆勞(迎勞);逆暑(迎夏。迎接暑氣到來的祭禮);逆視(迎視);逆送(迎送);逆女(迎接女兒歸寧)
- 迎擊;迎戰 [beat head-on]
- 并力逆操。——《資治通鑒》
- 又如:逆濤(頂著浪濤);逆擊(迎擊);逆格(迎擊);逆拒(迎擊,抵御)
- 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動 [reverse;inverse;converse]
- 水逆流百余里。——酈道元《水經注·江水》
- 又如:逆電流;逆鱗(倒生的鱗片);逆向(反方向);逆溢(水倒流泛濫);逆推(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測)
- 抵觸;不順;違背 [defy;disobey;go against]
- 逆節傷化,不道。——《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 本末舛逆,首尾衡決——漢· 賈誼《治安策》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忠言逆耳。——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 又如:逆時代潮流而動;逆拂(拂逆);逆辭(違背禮數的言辭);逆意(違背尊長的心意);逆節(違背法度);逆道(違背事理);逆理(違背事理);逆負(違背辜負)
- 顛倒 [put upside down]
- 大事于大廟,躋僖公,逆祀也。——《左傳·文公二年》
- 又如:逆毛(倒向生長的毛);逆祀(顛倒祭祀的順序);逆折(倒向回旋);逆箭(倒插在袋中的箭)
- 叛亂,謀反 [rebel against]
- 恐開奸宄之源,生逆亂之心。——《后漢書·班超梁傳》
- 叔侄為逆。——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 逆閹防伺。——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又如:逆計(謀反的計劃);逆變(變亂);逆屬(叛亂者的親屬);逆孽(背叛的罪惡);逆藩(叛逆的藩邦、藩臣);逆謀(叛逆的陰謀);逆儔(逆黨)
- 抗拒 [resist]
- 故專兵一志以逆秦。——《戰國策·齊策三》
- 又如:逆命(抗拒命令);逆遣(拒卻;辭絕);逆呵(逆拒并呵斥);逆拒(拒絕);逆斥(排斥)
- 預測;揣度 [forcast;guess]
- 我有親父兄,…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又如:逆志(猜測其志向);逆斷(預料;推測);逆臆(預料、猜想)
- 退卻 [retreat;hang back]。如:逆竄(逃竄);逆退(后退;倒退);逆走(退走,逃走)
- 回旋 [turn;coil]。如:逆轉(回旋);逆環(指回旋的水流);逆折(水流回旋的樣子)
詞性變化
〈副〉
- 事前,預先 [beforehand]
- 周、 王既入,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廂。——《世說新語·方正》
- 又如:逆告(預告);逆知(預先知道);逆計(預先想到);逆詐(事先即懷疑別人會欺騙自己);逆備(預先防備);逆數(預測未來);逆睹(預見,預知)
〈名〉
- 叛逆 [traitor]
- 數(斥責)呂師孟叔侄為逆。——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 中醫指氣血不和、胃氣不順等所致病癥 [a deteriorating case]。如:逆臚(中醫病名);逆氣(中醫指氣逆行不順之癥)
《康熙字典》
- 《酉集下》《辵字部》 ·逆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凝入聲。《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書·大禹謨》從逆兇。《註》言悖善從惡也。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註》人以言拂逆也。 又《廣韻》亂也。《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又《說文》迎也。《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書·呂》爾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又《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論語》不逆詐。《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又奏事上書曰逆。《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註》復,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註》逆猶受也。《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註》逆受而鉤考之。 又河名。《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史記·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又葉宜腳切,音虐。《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葉音霍。
說文解字
- 《卷二》《辵部》 ·逆
- 迎也。從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宜戟切
English
disobey, rebel; rebel, tra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