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拼音: jiǔ 注音:ㄐㄧㄡˇ
部首: 丿 部外筆畫:1 總筆畫:2
簡體部首:丿 簡體部外筆畫: 1 簡體總筆畫:2
繁體部首:乙
五筆86/98:VTN 倉頡: KN 鄭碼:QY 電碼: 0046
筆順編號:35 四角號碼: 40017 UNICODE:4E5D
基本字義
jiǔ ㄐㄧㄡˇ
-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歸。
- 泛指多次或多數:~死一生。~霄云外。
英漢互譯
nine
方言集匯
- 粵語:gau2
- 客家話:[海陸豐腔]giu3[梅縣腔]giu3[沙頭角腔]kieu3[客英字典]giu3[東莞腔]giu3[陸豐腔]giu3[寶安腔]giu3[客語拼音字匯]giu3[臺灣四縣腔]giu3
- 潮州話:gao2(káu)
詳細解釋
[數]
- (指事。本義:數詞。比八大一的基數)
- 同本義 [nine]
- 古人造字以紀數,起于一,極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為積畫,余皆變化其體。——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 乾玄用九,乃見天則。——《易·文言》傳
- 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楚辭·九辨》序
-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 又如:九伯(宋時把癡傻人叫九伯。也寫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訣;方言中比喻算計);九九(算法名。稱一至九每二數相乘之數為九九;九的自乘數);九地(九種土地)
- 第九 [ninth]
- 可數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數。如:九連
- 《周易》以陽爻為九
- 初九,潛龍勿用。——《易·乾》
- 泛指多數,數量大 [many]
- 九設攻城之機變。——《墨子·公輸》
- 墨子九距之。
- 九令諸侯。——《史記·貨殖列傳》
- 宏茲九德。——唐· 魏征《魏鄭公文集·諫太宗十思疏》
- 又如:九譯(言語不通,多次輾轉翻譯);九華(繁多而色彩繽紛);九盤(形容道路的彎彎曲曲);九采(各諸侯國;各種色彩)。又指極數,凡數之指其極者,皆可稱之為九,不必泥于實數。如:九幽(極遙遠幽深的地方);九曲腸(喻無限憂思);九幽(極深暗的地方);九幽獄(最深的地獄)
- 〈形〉 通“久”。時間長 [(of time) long]
- 黃軦生乎九猷。——《莊子·至樂》。《釋文》:九宜為久;久,老也。猷,蟲名也。
- 食醯黃軦(kuàng黃軦,蟲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詞性變化
〈名〉
- 九月 [September]
- 七、八、九三個月
- 時令名。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進九;數九寒天;九盡寒盡。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數,每九天為一九,共歷八十一日,稱為九九)
- 古國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動〉通“鳩”。糾合,聚集 [gather]
- 九雜天下之川。——《莊子·天下》
《康熙字典》
- 《子集上》《乙字部》 ·九 ·康熙筆畫:2 ·部外筆畫:1
-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況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荊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又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居尤切,音鳩。聚也。《論語》九合諸侯。《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通。
說文解字
- 《卷十四》《九部》 ·九
- 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從九。舉有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昜之變也。列子、春秋露、白虎通、廣雅皆云。九、究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許書多作詰詘。此云屈曲。恐後人改之。舉有切。三部。凡九之屬皆從九。
English
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