遘

拼音: gòu 注音: ㄍㄡˋ

部首: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13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0 簡體總筆畫: 13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 10 繁體總筆畫: 14

五筆86: FJGP 五筆98: AMFP 倉頡:YTTB 鄭碼:EBBW 電碼:6673

筆順編號: 1122125211454 四角號碼:35304 UNICODE:9058



基本字義

gòu   ㄍㄡˋ
  1. 相遇。
  2. 古同構,構成。

方言集匯

  • 粵語:gau3
  • 客家話:[海陸豐腔]kieu5[客英字典]geu5[客語拼音字匯]geu4[梅縣腔]geu5[臺灣四縣腔]kieu5[寶安腔]giu5
  • 潮州話:哥烏3(購)同構

詳細解釋

  • gòu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冓( gōu)聲。本義:遇,遇見)
  2. 同本義 [encounter;meet]
    1. 遘,遇也。——《說文》
    2. 遘厲虐疾。——《書·金滕》
    3. 夫何予生之不遘時!——《楚辭·嚴忌哀時命》
    4. 是疾易傳染,遘者雖戚屬,不敢同臥起。——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遘屯(遭遇困難);遘時(逢時,遇到好的機運);遘難(遭遇災難);遘慝(遭遇災禍);遘愍(遭遇憂患);遘時(遇到好時機);遘辰(遇到好時機)
  4. 通“構”。構成,造成 [form;make up]
    1.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王粲《七哀詩》
  5. 又如:遘禍(構禍,造成災禍);遘患(作亂);遘扇(構扇。挑撥煽動)

《康熙字典》

  • 《酉集下》《辵字部》 ·遘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0
  •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姤。《說文》遇也。《爾雅·釋詁》遘、逢、遇、遻,見也。《註》行而相値也。《書·洛誥》無有遘自疾。《註》言身其康強,無有遘遇自罹疾害者。《崔駰·慰志賦》嘉昔人之遘辰兮。 又與覯通。《前漢·敘傳》遘閔旣多。《詩·邶風》作覯。*考證:〔《爾雅·釋訓》遘逢遇遻,見也。〕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

說文解字

  • 《卷二》《辵部》 ·遘
  • 遇也。從辵冓聲。古候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遇也。見釋詁。易姤卦釋文曰。薛云古文作遘。鄭同。按襍卦傳。遘、遇也。柔遇剛也。可以證全經皆當作遘矣。遘遇曡韻。從辵。冓聲。古切。四部。

English

to meet; to come across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IzM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