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

拼音: chú 注音: ㄔㄨˊ

部首: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5

五筆86/98:QVF 倉頡:NSM 鄭碼: RXB 電碼:5368

筆順編號: 35511 四角號碼: 27177 UNICODE: 520D



基本字義

(芻)

chú   ㄔㄨˊ
  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
  2. 割草:~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議(同“芻言”)。
  3. 草把:~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方言集匯

  • 粵語:co1

詳細解釋

芻 chú〈動〉

  1. (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義:割草)
  2. 同本義 [mow]
    1.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說文》。按,象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
    2. 七曰芻粖之式。——《周禮·太宰》
    3. 淫芻蕘者。——《左傳·昭公十三年》
    4. 禁芻牧采樵。——《左傳·昭公六年》
    5. 芻莝養馬。——《越絕書·外傳本事》
  3. 又如:芻牧(割草放牧)
  4. 用草喂牲口 [feed]
    1. 芻之三月。——《周禮·地官·充人》
  5. 又如:芻養(飼養)

詞性變化

芻 chú〈名〉

  1. 喂牲畜的草 [fodder]
    1. 食以芻叔。——《莊子·列御寇》
    2. 饋之芻米。——《左傳·僖公二十九年》
    3. 民爭負薪芻助之。——《資治通鑒》
    4.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宋史》
  2. 又如:芻菽(飼養牛馬 的草料);芻粟(糧草);芻薪(柴草);芻藁(飼養牲畜的干草);芻豆(草和豆);芻茭(干草);芻糧(芻食,芻粟,糧草);芻廄(飼料屋);芻靈(用茅草扎成的人馬);芻藁(干草);芻菽(芻豆)
  3. 谷類植物的莖桿 [straw]
  4. 割草的人 [mower]
    1. 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舊唐書》
  5.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1. 民食芻豢。——《莊子·齊物論》
  6. 又如:芻豢(指牛羊豬狗。牛羊食草,稱芻;犬豕食谷,稱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犧牲)

芻 chú〈形〉淺陋,鄙俗 [mea-ger]。如:芻語(謙辭。草野鄙陋者的議論);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后用以比喻淺陋的言論。今常用以謙稱自己的言論。同“芻議”);芻論(芻議。淺陋的議論)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芻
  • 《唐韻》側愚切《正韻》楚徂切,音初。《說文》刈草也。《詩·大雅》詢于芻蕘。《疏》芻者飼牛馬之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趙註》草食曰芻。《韻會》羊曰芻,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 又《禮·祭統》士執芻。《註》藁也。《詩·小雅》生芻一束。《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故曰生芻。 又草名。《小雅》終朝采綠。《箋》綠,王芻也。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 又芻尼。《許彥周詩話》嘗作七夕詩,押潘尼字,難于屬和,後讀《藏經》,有呼喜鵲爲芻尼。 又姓。見《何氏姓苑》。 又《集韻》葘尤切,音鄒。《韓愈·駑驥詩》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渴飮一斗水,饑食一束芻。 《六書正譌》芻象包束草之形,俗作蒭,非。《干祿字書》通作、。字原從艸從口從丑作。*考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趙註》草牲曰芻。〕 謹照原文牲改食。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芻
  • 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叉愚切

English

mow, cut grass; hay, fodder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I2.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