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
拼音: mào 注音: ㄇㄠˋ
部首:巾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五筆86/98: MHJH 倉頡: LBABU 鄭碼:LIKL 電碼:1604
筆順編號:252251125111 四角號碼: 46260 UNICODE: 5E3D
基本字義
mào ㄇㄠˋ
- 蓋頭的東西:~子。草~。涼~。軍~。禮~。
- 器物的頂罩或套兒:筆~兒。螺絲~兒。
英漢互譯
cap
方言集匯
- 粵語:mou6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mo5mau5[客語拼音字匯]mau4mo4[海陸豐腔]mo6mau5[客英字典]mau5[陸豐腔]mo6[梅縣腔]mau5[沙頭角腔]mau5[寶安腔]mau3[東莞腔]mau3
詳細解釋
〈名〉
- (形聲。從巾,冒聲。巾是絲織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義:帽子)
- 同本義 [hat]
-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 又如:帽憑(盈滿的樣子);帽正(帽子前緣正中的裝飾,一般為珠或玉);帽襻兒(帽子上布制的扣紐帶);禮帽(跟禮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飾);帽釘(即鉚釘。因其頭形如帽,故名)
- 形狀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種保護頭部的物件 [helmet]
- 投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齋志異·口技》:注。此指筆套。
- 又如:筆帽(套在筆頭上保護筆的套兒);安全帽;螺釘帽
詞性變化
〈動〉戴帽 [put on a cap]
- 見人頭未帽。——陸龜蒙《南涇漁夫》
《康熙字典》
- 《寅集中》《巾字部》 ·帽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9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音。《釋名》冒也。《說文》本作冃。《徐鉉曰》今作帽。帽名猶冠。義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無帽,冠下有纚,以繒爲之。後人因之帽於冠,或裁纚爲帽。自乗輿宴居,下至庶人無爵者,皆服之。江左時,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見,但無頂圈矣,後乃高其屋云。《隋書·禮儀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紗者名高頂帽。又有繒皂雜紗爲之,高屋下裙,蓋無定準。《唐書·車服志》烏紗帽者,視事及燕見賔客之服也。 又通作冒。《史記·絳侯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註》應劭曰:陌額絮也。晉灼曰: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爲冒絮。
English
hat, cap; cap-like t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