幖

拼音: biāo   注音:ㄅㄧㄠ

部首:   部外筆畫:11   總筆畫: 14

五筆86/98:MHSI   倉頡: LBMWF   鄭碼:LIFB  

筆順編號: 25212522111234   四角號碼:41291   UNICODE:5E56



基本字義

biāo  ㄅㄧㄠˉ
  1. 古同“標”,標志。
  2. 幡:“立木為表系絲其上謂之~。”
  3. 酒店的招子。
  4. 用文字或其它事物表明。
  5. 量詞,用于書卷:“有書數千~。”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客英字典]biau1[海陸豐腔]biau1[梅縣腔]biau1[臺灣四縣腔]biau1beu1

詳細解釋

  • biāo

〈名〉

  1. 標志。后作“摽” [mark]
    1. 幖,幖識也。從巾,票聲。——《說文》
    2. 徽號曰幖。——《通俗文》
    3. 著黃巾為幖(幖)幟。——《后漢書·皇甫嵩傳》
    4. 明立標幟,為出入之馳道。——《金史》
  2. 酒店的招子 [flag]
    1. 幖,今酒旗,俗稱幖。——《正字通》

詞性變化

  • biāo

〈動〉

  1.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indicate]
    1. 穗草為尊,錦幖其端。——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康熙字典》

  • 《寅集中》《巾字部》 ·幖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1
  • 《唐韻》《集韻》《正韻》遙切,音飇。《說文》幟也。《玉篇》幡也。《正韻》立木爲表,繫綵其上,謂之幖。 又《廣韻》頭上幟也。

說文解字

  • 《卷七》《巾部》 ·幖
  • 幟也。從巾聲。方招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識也。亦三字一句。各本作幟也二字。今正。通俗文曰。幑號曰幖。私記曰幟。周禮肆師。表齍盛告絜。鄭注。故書表爲剽。剽表皆謂幑識也。按剽表皆叚借字。幖其本字也。凡物之幖識亦曰幑識。今字多作標牓。標行而幖廢矣。從巾。聲。方招切。二部。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Y5OQ==.htm


幖的造詞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