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拼音:   xié   注音: ㄧㄝˋ ㄒㄧㄝˊ

部首:   部外筆畫: 2   總筆畫:5

五筆86/98: KFH   倉頡: RJ   鄭碼: JED   電碼: 0673

筆順編號:25112   四角號碼: 64000   UNICODE: 53F6



基本字義

(葉)

  ㄧㄝˋ
  1. 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樹~。菜~。~子。~落歸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淺,常被眼前細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遠處、大處。亦稱“一葉障目”)。
  2. 像葉子的:鐵~。百~窗。
  3. 同頁。
  4. 世,時期:初~。末~。
  5. 姓。

英漢互譯

leaf   foliage   frondage   part of a hisorical period  

方言集匯

  • 粵語:hip6
  • 客家話:[海陸豐腔]rap8[梅縣腔]jap8[臺灣四縣腔]jap8[陸豐腔]jap8[沙頭角腔]jap8[客英字典]jap8[東莞腔]jap8[客語拼音字匯]yab6[寶安腔]jap8
  • 潮州話:hiab8[澄海]hiag8,hiêh8/hioh8

詳細解釋

  • Shè

〈名〉

  1. 古邑名 [She village]。在今河南省葉縣南。春秋時屬楚領地。漢置縣。如:葉縣鳧(指得到皇上眷念的縣令)
  2. (今讀 yè)姓。如: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3. 另見 yè;xié

《康熙字典》

  • 《丑集上》《口字部》 ·葉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葉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又《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葉。 又《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葉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 又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葉,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葉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非。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葉
  • 艸木之葉也。從艸枼聲。與涉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古文協。從口十。字見周禮大史協事注。曰故書協作葉。杜子春云。葉、協也。書亦或爲協。或爲汁。大行人協辭命注。故書作汁辭命。鄭司農云。汁當爲葉。書或爲葉。按十口所同。亦同衆之意。

English

to harmonize, to rhyme; to unite; (borrowed for) leaf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c0N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