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拼音:   hè   huó   huò   hú   注音:ㄏㄜˊ ㄏㄜˋ ㄏㄨㄛˊ ㄏㄨㄛˋ ㄏㄨˊ

部首: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8

五筆86/98: TKG   倉頡: HDR   鄭碼:MFJ   電碼: 0735

筆順編號:31234251   四角號碼:26900   UNICODE: 548C



基本字義

  ㄏㄜˊ
  1. 相安,諧調:~美。~睦。~諧。~聲。~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征夫妻相愛的兩個神)。~衷共濟。
  2. 平靜:溫~。祥~。~平。~氣。~悅。~煦。惠風~暢。
  3. 平息爭端:講~。~約。~議。~親。
  4. 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是四。
  5. 連帶:~盤托出(完全說出來)。~衣而臥。
  6. 連詞,跟,同:我~老師打球。
  7. 介詞,向,對:我~老師請教。
  8. 指日本國:~服(日本式服裝)。~文。大~民族。
  9. 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棋。~局。
  10. 姓。

英漢互譯

and   sum   summation   together with   kind   peace  

方言集匯

  • 粵語:wo4wo6
  • 客家話:[沙頭角腔]wo2fo2[海陸豐腔]fo2fo5wo2[梅縣腔]fo2fo5wo1wo2[臺灣四縣腔]fo2fo5wo2[陸豐腔]fo3[客英字典]fo2fo5[東莞腔]wo2[客語拼音字匯]fo2fo4vo2vo4[寶安腔]fo2
  • wo2
  • fo5[梅縣腔]fo5
  • 潮州話:hua5(hu)ho6(h)ho5(h)

詳細解釋

咊 hé〈形〉

  1. 和諧;協調。 [harmonious;coordinated]
    1. 和,相應也。——《說文》
    2. 和,諧也。——《廣雅》
    3. 音聲相和。——《老子》
    4. 樂從和。——《國語·周語下》
    5. 倡予和女。——《詩·鄭風·萚兮》
    6.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7. 與謳謠乎相龢。——《文選·王褒·洞簫賦》
    8. 和五聲。——《呂氏春秋·慎行論》
    9. 圣人為能和。
    10. 和樂之本也。
    11. 夔能和之。
  2. 又如:和合日(和諧、合好的吉日);和合會(合好;和諧);和令(和諧暢適);和比(和諧)
  3. 和順;平和 [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稱和衷共濟,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濟艱難);和昶(和暢);和直(平和爽直;和順正直);和正(和順端正)
  4. 和睦;融洽 [on friendly terms;harmonious]
    1. 顏色愈和。——《史記·魏公子列傳》
    2.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5. 又如:和友(和睦友愛);和比(和睦;和諧);和居(和睦相處);和勉(和睦互勉)
  6. 喜悅 [happy]。如:和悅(和樂喜悅);和喜(和洽喜悅);和愉;和懌(和悅)
  7. 暖和;和煦;晴和 [warm]
    1. 海上風和日暖。——劉斧《青鎖高議》
    2.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4.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5. 和無寡。——《論語·季氏》
  8. 又如:和清(溫和清朗);和媚(溫和美好)
  9. 適中;恰到好處 [moderate]。如:和售(以平價相買賣);和成(適量的飲食);和口(適口;可口);和味(適口之食)
  10. 指身體健康舒適 [comfortable]
    1. 和于身也。——《戰國策·趙策》
  11. 又如:和宜(合適,舒服);和勝(病愈);和舒(和暢舒適)
  12. 日語的,日本的 [Japanese]。如:漢和辭典;和服
  13. 攙和,混和 [mix]
    1. 松脂蠟和紙灰。——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2. 淚珠和筆墨齊下。——清· 林覺民《與妻書》

詞性變化

〈動〉

  1. 調和;調治;調適 [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compromise]。如:和味(調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調和的羹湯);和弱(調和抑制);和通(調和;和暢)
  2. 和解;息爭而歸和平 [become reconciled]
    1. 與楚以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撫外族,和睦異族);和盟(和好結盟);和鄰(與鄰國媾和交好);和寧(和解,平息);和釋(和解;消除)
  4. 弈棋或賽球等的結局不分勝負 [end in a draw]。如:這盤棋和了
  5. 交易 [trade]。如:和售(平價交易);和價(謂官定的平價);和糴(古代官府以議價交易為名向民間強制征購糧食);和市(指與少數民族交易)
  6. 合。匯合;結合 [converge]。如:和合

〈名〉

  1. 兩個以上數相加的總數 [sum]。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2. 和平 [peace]。如:講和;求和;議和

〈介〉

  1. 與;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對;跟 [to]——表示動作的對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講一講;和他父親談及此事
  3. 跟 [as]——引進用來比較的對象。如:他的論點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見和他們的有別

〈連〉

  1. 與 [and]。如:他和他的兒子在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
  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選擇,相當于“或” [or]。常用于“無論、不論、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決定
  4. 另見 hè;hú;huó;huò;huo

《康熙字典》

  • 《丑集上》《口字部》 ·和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說文解字

  • 《卷二》《口部》 ·
  • 相譍也。從口禾聲。戶戈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相應也。從口。禾聲。古唱和字不讀去聲。戶戈切。十七部。

English

harmony, peace; peaceful, calm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g2N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