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

拼音: yǒng 注音: ㄩㄥˇ

部首: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8

五筆86/98:KYNI 倉頡:RINE 鄭碼: JSK 電碼:0737

筆順編號: 25145534 四角號碼:63092 UNICODE: 548F



基本字義

yǒng   ㄩㄥˇ
  1. 唱,聲調有抑揚地念:~贊。歌~。吟~。~唱。
  2. 用詩詞等來描述,抒發感情:~梅。~史。~懷。~嘆。~嘆調(富于抒情的獨唱曲)。
  3. 指詩詞:佳~。

英漢互譯

chant intone 

方言集匯

  • 粵語:wing6
  • 客家話:[海陸豐腔]run3[陸豐腔]jun6[客英字典]jun3[臺灣四縣腔]jun3[梅縣腔]jun3[寶安腔]jun3
  • 潮州話:iong3(iòng)[揭陽、潮陽]uêng3

詳細解釋

詠 yǒng〈動〉

  1. (形聲。從口,永聲。又作“詠”。本義:曼聲長吟;歌唱)
  2. 同本義 [chant;sing;intone]
    1. 詠,歌也。或從口。——《說文》。段注:“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為之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2. 搏拊琴瑟以詠。——《虞書》。鄭注:“謂歌詩也。”
    3. 五曰夷則,所詠歌九則,平民無二也。——《國語·周語下》
    4. 人喜則斯陶,陶斯詠。——《禮記·檀弓》
    5. 詠而歸。——《論語·先進》
    6. 詠殷周之《詩》。——班固《東都賦》
  3. 又如:詠士(詩人);詠雪(詠絮。泛指有詩才的女子);詠哦(歌詠吟哦);詠吟(曼聲誦讀);詠言(吟詩)
  4. 用詩詞等形式來寫景抒情 [narrate in poetic form]
    1. 若是而不從,動而不悛,則文詠物以行之,求賢良以翼之。——《國語·楚語上》
    2. 歌以詠志。——《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5. 又如:詠桑寓柳(喻表面上贊美此事物,實際是為寄托對他事物的情感);詠志(以詩歌抒發心志);詠風嘲月(詩人寫詩,常以風月為題材,故常泛稱寫詩為詠風嘲月)
  6. 歌頌 [sing the praise of]
    1. 含淳詠德之聲盈耳。——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
  7. 又如:詠頌(歌頌);詠仁(歌頌仁德);詠德(歌頌高尚的品德)

詞性變化

  • yǒng

〈名〉指詩歌等韻文作品 [poetry]

    1.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唐·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康熙字典》

  • 《丑集上》《口字部》 ·詠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本作詠,歌也。《前漢·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詠先王之風。《禮·文王世子》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註》發詠,謂以樂納之。 又《集韻》或作永。《詩·魏風》誰之永號。《釋文》作詠。○按《玉篇》《廣韻》諸書本作詠。《字彙》作詠,從二水,附六畫,非,今攺正。詠字右從二水作,不從永。*(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歌也。《玉篇》長言也。《增韻》詠歌謳吟也。《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傳》以合詠歌之聲也。《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疏》詠者,永言也。《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 又鳥鳴亦曰詠。《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註》禽聲應時而變也。 又通作詠。《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禮·樂記》作歌詠。 又《說文長箋》省作永。《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說文解字

  • 《卷三》《言部》 ·詠
  • 歌也。從言永聲。詠,詠或從口。爲命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詠或從口。

English

sing song or poem, hum, chant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g5N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