咡

拼音: èr   注音: ㄦˋ

部首: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9

五筆86/98:KBG   倉頡:RSJ   鄭碼:JCE   電碼:0740

筆順編號: 251122111   四角號碼:61040   UNICODE: 54A1



基本字義

èr   ㄦˋ
  1. 口旁,口耳之間:“負劍辟~詔之。”
  2. 蠶吐絲,引申為以絲作琴弦。
  3. 古同“餌(噐 )”。

方言集匯

  • 粵語:ji6mai1mai4
  • 客家話:[海陸豐腔]ngi3[梅縣腔]ngi5[臺灣四縣腔]ngi3[客英字典]ngi3

詳細解釋

  • èr

〈名〉

  1. 口旁。兩耳之間 [side of mouth]
    1. 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禮記·曲禮》。注:“口旁曰咡。”釋文:口耳之間曰咡。”
  2. 口 [mouth]
    1. 循咡覆手。——《管子·弟子職》

詞性變化

  • èr

〈動〉蠶吐絲 [spin]。如:咡絲(蠶口上下吐絲)。引申為以絲作琴弦

    1. 黃絲咡素琴,泛彈弦不斷。——《樂府詩集》

《康熙字典》

  • 《丑集上》《口字部》 ·咡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 《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音餌。《廣韻》口吻也。《禮·曲禮》負劒,辟咡詔之。《註》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語也。口旁曰咡。《疏》管子弟子職云:食已,循咡覆手。謂弟子食訖,以手循覆於咡,故知是口旁也。《釋文》口耳之閒曰咡。又《少儀》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又《集韻》人之切,音而。與同。詳後字註。

English

side of mouth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kyNg==.htm


咡的造詞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