刲
拼音: kuī 注音:ㄎㄨㄟ
部首:刂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8
簡體部首:刂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8
繁體部首: 刀
五筆86/98:FFJH 倉頡:GGLN 鄭碼: BBKD 電碼: 0452
筆順編號:12112122 四角號碼:42100 UNICODE:5232
基本字義
kuī ㄎㄨㄟˉ
- 刺殺。
- 割取。
方言集匯
- 粵語:gwai1
- 客家話:[梅縣腔]kwi2[臺灣四縣腔]kui2gui1[客英字典]kwui2[海陸豐腔]kui2gui1
詳細解釋
〈動〉
- 宰殺,刺 [cut]
- 刲,刺也。從刀,圭聲。——《說文》
- 刲,屠也。——《廣雅》
- 刲羊擊豕。——《國語·楚語》
- 刲之刳之。——《禮記·內則》
- 司馬刲羊。——《儀禮·少牢禮》
- 士刲羊無血。——《易·歸妹》
- 又如:刲刺(刺殺);刲剔(屠殺剖解);刲宰(宰殺)
- 割取 [slice off]
- 刲魏之東野。——《戰國策·齊策》。注:“取也。”
- 自出白刃,刲膺授僧。——《聊齋志異》
- 又如:刲刳(剖割);刲股(割大腿肉)
- 猶搔,抓搔 [scratch]
- 你只管干你的去,就留你在家里,也是六枝兒刲癢癢兒敷余著一個。——《兒女英雄傳》
《康熙字典》
- 《子集下》《刀字部》 ·刲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 《唐韻》苦圭切《集韻》《韻會》傾畦切,音奎。《說文》刺也,割也。《易·歸妹》士刲羊無血。《禮·內則》炮取豚若牂刲之。又《集韻》涓惠切,音桂。義同。《集韻》或作。
說文解字
- 《卷四》《刀部》 ·刲
- 刺也。從刀圭聲。《易》曰:“士刲羊。”苦圭切
English
cut, slice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