刵

拼音: èr   注音:ㄦˋ

部首: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8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6   簡體總筆畫:8

繁體部首:

五筆86/98:BJH   倉頡:SJLN   鄭碼: CEKD   電碼: 0454

筆順編號: 12211122   四角號碼:12400   UNICODE: 5235



基本字義

èr   ㄦˋ
  1. 古代刑罰之一,割去耳朵。

方言集匯

  • 粵語:ji5ji6
  • 客家話:[客英字典]ngi3[海陸豐腔]ngi3[梅縣腔]ngi5[臺灣四縣腔]ngi3
  • 潮州話:而衣7(字),ri7(jī)

《康熙字典》

  • 《子集下》《刀字部》 ·刵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 《唐韻》《集韻》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餌。《說文》斷耳也,從刀耳。《書·康誥》非汝封劓刵人,無或劓刵人。又《集韻》牛芮切,音。義同。

說文解字

  • 《卷四》《刀部》 ·刵
  • 斷耳也。從刀從耳。仍吏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耳也。刵見康誥、呂。五之外有刵。軍戰則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聝。周禮田獵取禽左耳以效功曰珥。從刀耳。意包形聲。仍吏切。一部。

English

punishment by cutting off ears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k3.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