哽

拼音: gěng   注音:ㄍㄥˇ

部首:   部外筆畫:7   總筆畫: 10

五筆86: KGJQ   五筆98: KGJR   倉頡:RMLK   鄭碼: JAKO   電碼: 0775

筆順編號: 2511251134   四角號碼: 61046   UNICODE:54FD



基本字義

gěng   ㄍㄥˇ
  1. 聲氣阻塞:~咽(yàn ㄧㄢˋ)。~結。~塞(yàn ㄧㄢˋ)。
  2. 食物阻塞在喉不能下咽:~阻。~噎。

方言集匯

  • 粵語:ang2gang2
  • 客家話:[梅縣腔]gang3[東莞腔]gang3[客英字典]gen3gang3[寶安腔]gang3[客語拼音字匯]gang3[海陸豐腔]gang3gien3[臺灣四縣腔]gang3gien3

詳細解釋

  • gěng

〈動〉

  1. (形聲。從口,更聲。本義:言語受阻,不能暢通)
  2. 同本義 [(of throat) block up or choke(usu. with emotion)]
    1. 哽,語為舌所介也。——《說文》
    2.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漢書·禮樂志》
    3. 聞之哽咽。——《后漢書·袁紹劉表傳下》
    4.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最后一課》
  3. 又如:哽哽(悲痛氣塞的樣子);哽結(心胸悲傷郁結);哽恧(悲傷慚愧)
    1. 食之鯁人不可出。——《禮記·內則》
  4. 通“鯁”。噎住,食物不能下咽 [choke with food]
    1. 食之鯁人,不可出。——《禮記·內則》
    2. 口不容而強吞之者必哽。——《拘樸子·任能》
  5. 阻塞 [choke]
    1. 凡道不欲壅,壅則哽。——《莊子·外物》

《康熙字典》

  • 《丑集上》《口字部》 ·哽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杏切,音梗。《說文》本作,語爲舌所介也。《玉篇》語爲人所忿疑也。 又《韻會》咽塞也。《後漢·明帝紀》祝哽在前。○按《前漢·賈山傳》作祝鯁,鯁哽通。 又哽咽,悲塞也。《莊子·外物篇》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正韻》與梗同。又《集韻》《類篇》於杏切,音。咽聲。

說文解字

  • 《卷二》《口部》 ·哽
  • 語爲舌所介也。從口更聲。讀若井級綆。古杏切

English

choke (with grief)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k5N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