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kū ㄎㄨˉ
-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淚發聲:~喊。~泣。~訴。~腔。啼~。長歌當~。
英漢互譯
cry laugh on the wrong side of one's mouth weep
方言集匯
- 粵語:huk1
- 客家話:[沙頭角腔]kuk7[陸豐腔]kuk7[梅縣腔]kuk7[寶安腔]kuk7[客英字典]kwuk7[東莞腔]kuk7[客語拼音字匯]kug5[海陸豐腔]kuk7[臺灣四縣腔]kuk7
- 潮州話:kog4kao3(khokkhàu)
詳細解釋
〈動〉
-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 xuān),表示號呼;中間象一人擗踴的樣子。本義:悲痛出聲,聲淚俱下)
- 同本義(有聲有淚) [cry;weep;sob]
- 哭,哀聲也。——《說文》
- 哭聲震天動地。——張博《五人墓碑記》
- 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 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 又如:哭哭嘶嘶(邊哭邊喊);哭嘮叨(方言。邊哭邊訴說);哭踴(哭泣踴跳。為古代喪禮的一種儀節);哭臨(到現場啼哭。古代帝王的喪事,往往集眾舉哀叫哭臨)
-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問家屬 [condole]
- 則哭以厭之。——《漢書·王莽傳》。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 又如:哭先祖
- 歌 [sing]
- 昔雍門子以哭見于 孟嘗君。——《淮南子·覽冥訓》
《康熙字典》
- 《丑集上》《口字部》 ·哭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 《廣韻》《集韻》《韻會》空谷切,音。《說文》哀聲也。從吅,獄省聲。《徐鍇曰》哭聲繁,故從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玉篇》哀之發聲。《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說文解字
- 《卷二》《哭部》 ·哭
- 哀聲也。從吅,獄省聲。凡哭之屬皆從哭。苦屋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哀聲也。從吅。從獄省聲。苦屋切。三部。按許書言省聲、多有可疑者。取一偏旁。不載全字。指爲某字之省。若家之爲豭省、哭之從獄省。皆不可信。獄固從。非從犬。而取之半。然則何不取獨倏之省乎。竊謂從犬之字、如狡獪狂默猝猥狠獷狀獳狎狃犯猜猛犺狟戾獨狩臭獘獻類猶卅字皆從犬、而移以言人。安見非器本謂犬噑、而移以言人也。凡造字之本意有不可得者、如禿之從禾。用字之本義亦有不可知者、如家之從豕、哭之從犬。愚以爲家入豕部從豕宀、哭入犬部從犬吅。皆會意、而移以言人。庶可正省聲之勉強皮傅乎。哭部當廁犬部之後。凡哭之屬皆從哭。
English
weep, cry, w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