剉
拼音:cuò 注音:ㄘㄨㄛˋ
部首:刂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刂 簡體部外筆畫: 7 簡體總筆畫: 9
繁體部首: 刀
五筆86/98: WWFJ 倉頡:OGLN 鄭碼:ODBK 電碼:0464
筆順編號:343412122 四角號碼:82100 UNICODE: 5249
基本字義
cuò ㄘㄨㄛˋ
- 古同銼,折損。
- 古同銼,用銼刀去掉物體的芒角。
- 鍘切。
- 飼料。
- 方言,量詞,段、截:吃一~,剝一~。
方言集匯
- 粵語:co3
- 客家話:[客英字典]co5[海陸豐腔]co5[客語拼音字匯]co4[臺灣四縣腔]co5[寶安腔]co5
- 潮州話:徐窩5(鋤),co5(tsh)
詳細解釋
〈動〉
- (形聲。從刀,坐聲。本義:折傷)
- 同本義 [break;deaden]
- 剉,折傷也。——《說文》
- 廉則剉。——《莊子·山木》
- 剉,缺傷也。——《呂氏春秋·必已》注
- 揉牙內不挫,以挫為之。——《考工記》
- 又如:剉辱(折辱);剉折(挫折,失利)
- 用銼刀去掉物體的芒角。后作“銼” [file]。如:剉骨揚灰(研磨骸骨而散揚骨灰。比喻極為憤恨);剉角媒人(指骰子)
- 鍘切;斬剁 [chop]。如:剉斬(剁,砍);剉碓(古代用以斬斷肢體的刑具);剉薦供馬(將草墊子鍘碎為客人喂馬。比喻待客誠懇周到);剉尸(古代酷刑。割剜尸體)
- 買 [buy]。如:剉藥(抓藥,到藥店買藥)
《康熙字典》
- 《子集下》《刀字部》 ·剉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7
- 《唐韻》麄臥切《集韻》《正韻》寸臥切《韻會》千臥切,音銼。《說文》折傷也。《玉篇》去芒角也。斫也。《六書故》斬截也。又《集韻》祖臥切,音挫。義同。
說文解字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折傷也。剉與手部挫,音同義近。考工記:揉牙內不挫。注:挫,折也。是二字通用也。經史剉折字多作挫,按今俗謂爲剉,乃錯之聲誤耳,說文作厝。從刀聲。麤臥切。十七部。
English
cut, file, trim;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