匽

拼音: yǎn yàn 注音:ㄧㄢˇ ㄧㄢˋ

部首:  部外筆畫:7 總筆畫: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7 簡體總筆畫:9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AJVD 倉頡:SAV 鄭碼:HKZM 

筆順編號:125115315 四角號碼:71714 UNICODE: 533D



基本字義

yǎn   ㄧㄢˇ
  1. 隱藏。
  2. 古同偃(a.倒伏。b.停止)。
  3. 古兵器名,戟的一種。
  4. 古通“燕(yān)”,古國名。

方言集匯

  • 粵語:jin2
  • 客家話:[梅縣腔]jan3[臺灣四縣腔]jen3[客英字典]jen3[海陸豐腔]ren3

詳細解釋

  • yǎn

〈名〉

  1. (形聲。從匚,妟聲。本義:匿)
  2. 貯污水的坑池 [puddle]
    1. 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周禮·天官·官人》。注:“匽豬,謂霤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

詞性變化

  • yǎn

〈動〉通“偃”。停息 [stop]

    1. 海內安寧,興文匽武。——《漢書·禮樂志》。顏師古云:“匽,古偃字。”

《康熙字典》

  • 《子集下》《匸字部》 ·匽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7
  •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說文》匿也。從匸,妟聲。《廣韻》隱也。《前漢·禮樂志郊祀歌》興文匽武。又《周禮·天官·宮人》爲井匽。《註》匽,路厠也。鄭康成謂:匽豬,謂霤下池,受蓄水而流之者。又《集韻》於建切《正韻》伊甸切,音堰。路厠也。

說文解字

  • 《卷十二》《匸部》 ·匽
  • 匿也。從匸妟聲。於蹇切

English

to hide, to secrete, to repress; to bend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TM2.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