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ní ㄋㄧˊ
- 梵語“比丘尼”的簡稱,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姑。~庵。削發為~。
- 古同昵,相近,親近。
英漢互譯
Buddhist nun priestess
方言集匯
- 粵語:nei4
- 客家話:[梅縣腔]ni2[臺灣四縣腔]ni2nit8[客語拼音字匯]ni2[東莞腔]li2[客英字典]ni2[陸豐腔]ni3[海陸豐腔]ni2nit8[寶安腔]li2
詳細解釋
〈形〉
- (會意。從尸,匕聲。甲骨文字形象兩個人親昵的樣子。本義:親近,親昵)
- 同本義。后作“昵” [very intimate]
- 尼,從后近之也。——《說文》
- 尼,近也。——《小爾雅》。按,近昵之意,字亦作昵。
- 不避遠尼。——《尸子》
- 安定,平和 [peaceful]
- 尼,安也。——《爾雅》
- 尼,和也。——《廣雅》
- 竟界尼康。——《隸釋·祝睦后碑》
詞性變化
〈名〉
-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語“比丘尼”(Bhidsunt)的簡稱 [nun]
- 人道為尼,遂居此寺。——《洛陽伽藍記·胡統寺》
-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處);尼壇(尼姑受戒的地方)
- 尼山 [Ni Hill,believed to b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 。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東曲阜縣東南。相傳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對孔子的尊稱);尼軻(孔子和孟子的并稱);尼聃(儒家創始人仲尼和道家創始人老聃的并稱);尼首(謂人頭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 另見 nǐ
《康熙字典》
- 《寅集上》《尸字部》 ·尼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 《廣韻》《集韻》《韻會》女夷切,音泥。《說文》從後近之也。從尸匕聲。《徐鍇曰》尼猶昵也。《廣韻》又和也。又先師孔子仲尼。《家語》顏氏禱於尼丘,而孔子生,故字曰仲尼。尼丘,山名。 又女僧也。《釋典》有比丘尼。 又《集韻》《類篇》尼質切《韻會》《正韻》女乙切,音匿。《爾雅·釋詁註》尼者,近也。引尸子,悅尼而來遠。《孔穎達曰》尼,近也。通作昵。 又《五音集韻》乃禮切,音伱。《爾雅·釋詁》尼,定也。《註》止也。止亦定也。《孟子》止或尼之。今讀泥去聲,義同。尼猶曳止之也。別作柅。
說文解字
English
Buddhist nun; translit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