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陽)
yáng ㄧㄤˊ
- 明亮。
-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一陰一~謂之道。陰~二氣。
- 指“太陽”:~光。~面。~歷。向~。夕~。
-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國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國河南省洛河之北)。
- 溫暖:~春。
- 外露的,明顯的:~溝。~奉陰違。
- 凸出的:~文圖章。
- 關于活人的:~間(人世間)。~宅。~壽。
- 帶正電的:~極。~電。~離子。
- 男性生殖器:~痿。
- 古同佯,假裝。
- 姓。
英漢互譯
in relief male genitals open overt positive this world
方言集匯
- 粵語:joeng4
- 潮州話:iang5(ang)iên5/ion5(e)
詳細解釋
陽 yáng〈名〉
- (形聲。從阜,昜( yáng)聲。從阜,與山有關。本義:山南水北)
- 同本義 [south of a hill or north of a river]
- 陽,高明也。——《說文》
- 山南為陽,水北為陽。——《谷梁傳·僖公二十八年》
- 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爾雅》
- 利刊陽木而火之。——《周禮·柞氏》。注:“生于山南為陽木。”
- 河陽之北。——《列子·湯問》
- 華山之陽。—— 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 陽谷皆入汶。—— 清· 姚鼐《登泰山記》
- 泰山之陽, 汶水西流。
- 又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洛陽(在洛河之北);陽陸(山之南);陽瀕(水之北岸);陽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陽木(山南之木);陽柯(向陽光或南向的樹枝);陽崖(向南的山崖);陽坡(向陽的山坡)
- 太陽[sun]
-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詩·小雅·湛露》
- 陽春布德澤。——《樂府詩集·長歌行》
- 斜陽草樹。——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少年如朝陽。——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 又如:陽精(太陽);斜陽;陽宗(指太陽);陽明(太陽、陽光。也指光明。人體經絡名);陽彩(日光,太陽的色彩)
- 物體的正面,前面 [in front;at the head]
- 自昔以錢之有字處為陰,無字處為陽。——清· 顧炎武《日知錄·錢面》
- 男性生殖器 [male genitals]
- 其國男子年五十余,陽多痿。——《海國聞見錄·東洋記》
- 又如:陽物(男性生殖器)
- 農歷十月的別稱 [the ten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如:陽月(農歷十月的別名,也稱小陽春);陽朔(農歷十月初一)
- 精液 [semen]
- 女子七七四十九陰絕,男子八八六十四陽絕,過此為婚為野合。——《玉堂嘉話》
- 外面 [outside;out]
- 必謀功不察志,論陽效不存陰計。——漢· 王充《論衡定賢》
- 又如:陽浮(表面順從);陽效(表面的功效);陽凍(地面上的冰凍);陽事(外治,宮廷以外的政事);陽冰(結在水面的冰)
- 晴天 [fine day;sunny day]
- 仰福帝居,陽曜陰藏。——《文選·張衡·西京賦》
- 天 [sky;heavens]
- 陽靈停曜于其表,陰祗霧于其里。——《文選·左思·魏都賦》
- 又如:陽靈(天神);陽祀(祭天及宗廟)
- 人世 [the world]
- 唐王游地府,回生陽世,開設水陸大會,超度陰魂。——《西游記》
- 又如:陽類(人世間的物類);陽壽(人在世間的壽命);陽報(在人世間得到的報應);陽功(人間功德)
- 額 [front]。又指前面正面
- 凡卜,辨龜之上下,左右,陰陽,以授命龜者,而詔相之。——《周禮》
- 眸子。借指美目 [pupil]
- 陽,《方言》:燕、 代、 朝鮮、 洌水之間或好目為陽。——卷子本《玉篇》
-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陽是貫徹于一切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之一,跟“陰”相對 [(in Chinese philosophy,medicine,etc.) Yang,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如:陰陽二氣;陽九
- 古代陰陽家、方士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一元為一百零六歲,有旱災九年,稱為陽九。其余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
- 太乙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為奇數,為陽數之窮;百六,偶數,為陰數之窮。
- 道家稱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天厄稱為陽九,地虧稱為百六);陽干(指十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即列于單數位天干。與陰相對);陽木(春夏所生的樹木。一說為山南之木);陽辰(相術家以十二地支中的單數位,子、寅、辰、午、申、戊六日為陽辰,余六日為陰辰);陽魚(魚。因其生于陰生屬于陽,故名);陽童(未成年而死的庶子。一說男孩夭亡為陽童,女孩夭亡為陰童);陽施(陽氣散布);陽道(外事,政事);陽會(古俗婦女于每月十九日夜舉行的一種聚會);陽德(陽氣。也指日);陽錯(陰陽家的迷信之說);陽聲(古樂聲分陰陽,六律為陽聲。也指清聲);陽靈(祭天之所。也指太陽)
- 中國中醫學上指人體內部某些器官 [internal organ]
- 太陽藏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余也。——《素問》
- 又如:陽病(中醫指陽虛有寒的病癥);陽疾(中醫指熱邪)
- 春秋國名 [Yang state]。在今山東省沂水縣西南
- 春秋燕邑名 [Yang city]。在今河南省唐縣東北
- 指春夏 [spring and summer]
- 夫人在陽則舒,在陰則慘,此牽乎天者也。——張衡《西京賦》
- 又如:陽和(春天的暖氣);陽夏(夏季);陽時(春夏之時);陽官(指《周禮》中的春官)
- 中午 [noon]
- 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陽,同人祭日以朝及暗。——《禮記》
- 通“旸”。日出 [coming out of the sun]
- 殷人祭其陽。——《禮記·祭義》。鄭玄注:“陽,讀為曰雨曰旸之旸。”
- 艾,時陽若。——《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 姓。如:陽成(復姓)
詞性變化
陽 yáng〈形〉
- 凸出 [in relief]。如:陽溝里失風(喻在安全場合出事);陽文(鏤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也稱陽識);陽刻(浮雕)
- 帶正電的 [positive]。如:陽電;陽極
- 顏色明亮 [bright]
-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曹植《洛神賦》
- 鮮明 [clear-cut]
- 得時之麻,必芒以長,疏節而色陽。——《呂氏春秋》
- 溫暖 [warm]
-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詩·豳風》
- 又如:陽回(陽氣回轉);陽晁(晴朗的早晨);陽嘉(春日的暖氣);陽春有腳(比喻為人帶來春天般的溫暖)
- 干旱 [dry]
- 太白司艾,西岳國師典致時陽,白煒象平,考量以銓。——《漢書》
- 詐偽 [fake]
- 皆陽應曰。——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 如:陽言(詐言。同佯言)
- 奇數 [odd]
- 陽數奇,陰數偶。——《白虎通》
- 又如:陽爵(奇數的爵位等級);陽數(奇數)
陽 yáng〈動〉
- 外露;顯露 [appear;manifest itself]
- 仲尼曰:“無入而藏,無出而陽,柴立其中央。”——《莊子·達生》
- 假裝 [pretend;feign]
- 而箕子被發陽狂。——《大戴禮記·保傅》
- 然陽浮慕之。——《史記·酷吏張湯傳》
- 故勝己者,則不得聞,聞亦陽不知也。——晉· 葛洪《抱樸子》
- 復蘇;生長 [resuscitate;grow]
-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晉· 陶潛《雜詩》
- 通“揚”。舉起 [raise;lift]
- 君子陽陽。——《詩·王風·君子陽陽》。王先謙云:“陽為揚之假借。”
- 其聲清陽而遠聞。——《周禮·考工記·梓人》
陽 yáng〈副〉
- 表面上 [openly]
- 吳主孫休,恐其內變,陽示恩寵,內實防之。——《三國演義》
- 又如:陽施陰奪(表面給予,暗中奪回);陽奉陰違
《康熙字典》
- 《戌集中》《阜字部》 ·陽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4
- 與陽同。見《字彙補》字註。*(陽)〔古文〕《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留。 又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又《抱樸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 《五音集韻》俗作。《字彙》俗作阦。《字彙補》亦作陽氜。
說文解字
- 《卷十四》《部》 ·陽
- 高、明也。從昜聲。與章切〖注〗、、,古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高朙也。闇之反也。從。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從。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昜聲。與章切。十部。
English
'male' principle; light;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