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

拼音: guà 注音:ㄍㄨㄚˋ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9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RFFG 倉頡: QGG 鄭碼:DBB 電碼: 2171

筆順編號: 121121121 四角號碼: 54014 UNICODE:6302



基本字義

(掛)

guà   ㄍㄨㄚˋ
  1. 借助繩索、鉤子、釘子等使物體附著于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懸~。~圖。~牌。~鋤。~鐮。~帥(掌帥印,喻居于領導、統帥地位)。披紅~綠。~一漏萬。
  2. 牽記,牽連,牽累:牽~。記~。~念。~連。~累(連累)。
  3. 登記:~號。~失。
  4. 打電話,或放回耳機中止通話,亦指交換機接通電話:給小張~個電話。
  5. 鉤住:衣服被釘子~住了。
  6. 物體表面蒙上或糊著:臉上像~了一層霜。
  7. 量詞,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東西:一~珠子。

英漢互譯

hang hitch put up ring off 

方言集匯

  • 粵語:gwaa3
  • 客家話:[客英字典]gwa5[寶安腔]ga5[梅縣腔]gwa5[臺灣四縣腔]gwa5[海陸豐腔]gwa5[東莞腔]ga5

詳細解釋

掛 guà〈動〉

  1. (形聲。從手,圭( guī)聲。本義:區別,區分)
  2. 同本義 [divide]
    1. 掛,畫也。——《說文》。段玉裁注:《易·系辭傳》:“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 陸德明云:“掛,別也。后人乃云懸掛,俗制掛字耳。”
    2. 掛于季指。——《儀禮·特牲禮》
    3. 變更易常以掛功名。——《莊子·漁夫》。釋文:“別也。”
  3. 懸掛;下垂 [hang]
    1. 掛曲瓊些。——《楚辭·招魂》。注:“懸也。”
    2. 仰視天,則明月斜掛,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3.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齊滄海。——唐· 李白《行路難》
  4. 又如:掛匾;掛籌(將酒籌掛在座旁,以示暫時離席);掛紅(給人披封紅色絹綢,以示賀喜);掛雷(懸掛著的爆炸武器)
  5. 鉤住;拴住 [hitch;get caught]
    1.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 又如:把拖車掛上;我的衣服被釘子掛住了
  7. 登記 [register]。如:掛號;掛失;掛名
  8. 穿上,披上 [dress]。如:掛綠(身披綠袍);掛孝(戴孝);掛甲;掛服(戴孝)

詞性變化

罣 guà〈動〉

  1. 牽念,因牽掛而放心不下[worry about]。如:這件事總掛在心上;掛心腸(掛念);掛絆(牽掛);掛心鉤(牽腸掛肚者)
  2. 通“絓”。懸掛 [hang]
    1. 罩者抑之,掛者舉之。——《淮南子·說林》
  • guà

〈量〉穿在繩上的一串東西,尤指穿滿的一串 [string]。如:一掛鞭炮;一掛紅辣椒


《康熙字典》

  • 《卯集中》《手字部》 ·掛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 《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說文》畫也。《正字通》圭從二土,有畺畫義。 又《玉篇》懸也。《儀禮·少牢禮》掛於季指。《戰國策》無把銚掛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 又剛掛,矢鏃名。《潘岳·射雉賦》屬剛掛以潛擬。《註》一作罫。 又《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 又涓畦切,音圭。別也。《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掛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別也。 又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又》再扐而後掛。《註》合而置之曰掛。《朱子·本義》掛者,懸於左手小指之閒。 又《正韻》與掛同。《易·乾卦疏》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買切,音柺。義同。陸德明易釋文有二音。

說文解字

  • 《卷十二》《手部》 ·掛
  • 畫也。從手圭聲。古賣切

English

hang, suspend; suspens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jA1Nw==.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