摋

拼音:   shā   shǎi   注音: ㄙㄚˋ ㄕㄚ ㄕㄞˇ

部首: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3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0   簡體總筆畫:13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 11   繁體總筆畫: 14

五筆86:RQSC   五筆98: RRSC   倉頡: QKCE   鄭碼: DOFQ  

筆順編號:1213412343554   四角號碼: 57047   UNICODE: 644B



基本字義

  ㄙㄚˋ
  1. 側手擊。
  2. 按揉。
  3. 拋散。
  4. 滅除。
  5. 中藥炮制法,雷公炮制法之一。

方言集匯

  • 粵語:saat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sat7[客英字典]sat7[海陸豐腔]sat7

詳細解釋

摋 sà〈動〉

  1. 側手擊 [kill with the edge of hand]
    1. 萬臂摋 仇牧,碎其首。——《公羊傳·莊公十二年》
  2. 按揉 [press and rub]
    1.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張口,呵欠與笑嚏俱至。——《陶庵夢憶·金山夜戲》
  3. 滅除 [destroy]
    1. 豪俊翁,咄叱民從賊首摋。——《水滸全傳》
  4. 另見 shā

其它字義

摋 shā〈名〉

  1. 弊摋。即雜糅,不同的事物混雜在一起 [mix]
    1. 獨浮游無方之外,不與物相弊摋。——《淮南子》
  2. 另見 sà

《康熙字典》

  • 《卯集中》《手字部》 ·摋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 《唐韻》桑割切《集韻》《韻會》桑葛切,音薩。側手擊也。《公羊傳·莊十二年》宋萬臂摋仇牧。《註》側手曰摋。一曰抹摋也。《韓愈孟郊墓誌》惟其大翫於辭,而與世抹摋。《註》掃滅也。古通用末殺。 又揮散也。 又《集韻》山戛切,音煞。亦擊也。 又私列切,音薛。義同。 又師駭切,撒上聲。擺摋,抖擻也。 又《字彙補》先結切,音屑。◎按考工記輪人,牙得,則無槷而固。註云:槷,榝也,蜀人言榝曰槷。釋文,素結反,從木,非從手。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jM0N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